校新闻网讯(法学院供稿)法学教育需要扎根实践沃土,更需要引路人的悉心浇灌。法学院专任教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饱满的教育热忱,为学生搭建起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成长阶梯。他们既是传道授业的明灯,更是职业发展的向导,用智慧与行动诠释新时代法学教师的育人担当。
杨贝教授:启智润心,点亮女性职业之光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杨贝教授以女性学者特有的敏锐与温情,为法学院女同学们打造了一方女生成长的“春日聚会”。2025年3月7日,她主持的“女性成长沙龙”吸引了20余名女同学参与。杨贝教授结合自身求学工作经历,将抽象的法理转化为生动的职业启示,分享了关于“自我赋能”的理解。“法律人的价值在于专业深耕,而非性别标签”——她以扎实的案例解析,引导女同学们将性别特质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一位参与者感慨:“杨老师让我们看到,女性法律人既能温柔坚定,亦可锋芒毕露。”

卢杰锋副教授:贯通中西,铺就涉外法治通途
“留学不是终点,而是参与全球治理的起点。”卢杰锋副教授的谆谆教诲,将为贸法学子推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2025年4月10日,他将凭借美国天普大学法学博士背景及纽约州执业经验,为80名学生带来一场“美国法学教育全景课”。从LSAT考试的解题逻辑到常春藤盟校的录取密码,从《反就业歧视法》的判例比较到知名企业法务部的全球人才需求,他将复杂的留学规划拆解为可操作的“成长地图”,为学生们铺就了一条贯通中西的成长快轨。

楼秋然副教授:知行相长,架设产学融合之桥
“法律人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务。”楼秋然副教授的育人理念,将在2025年4月1日那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将邀请兼具金融与法律双重履历的校友刘安琪律师走进课堂,以新《公司法》修订为切入点,剖析上市公司对赌协议、央企合规管理等鲜活案例。这场以“法律人的学习与职业”为主题的讲座,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法律人成长范式的立体呈现。

马超副教授:数字赋能,深耕法治中国沃土
“大模型究竟是如何形成并工作的呢?”作为法研社的指导教师,马超副教授的育人足迹诠释着“全方位育人”的深意。2025年3月13日,他携手法律科技专家舒怡女士为学生揭秘AI如何重塑法律职业生态。在金杜模拟法庭,学生们与AI技术负责人探讨人机协同的未来法律职业图景。

法学院专任教师充分利用二三课堂,以教育家精神为火种,点燃贸法学子的职业理想;以实践育人为纽带,编织起知识传授、能力锻造与价值引领的育人经纬。未来,法学院将有更多专任教师以更加丰富的力量和资源助推学生求职,赋能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