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全球贸易战冲击下中国-欧盟合作的前景
——“沈-冯法学名家讲坛”暨“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项目系列讲座”成功举办
校新闻网讯(法学院供稿)4月17日下午,“沈-冯法学名家讲坛”暨“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项目系列讲座”:《特朗普全球贸易战冲击下中国-欧盟合作的前景》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宁远楼金杜模拟法庭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 WTO 研究院院长、全球经贸治理研究网络秘书长屠新泉教授主讲,法学院教授、我校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陈卫东担任与谈人。讲座由法学院教授、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我校比较法与欧盟法研究所所长鲍禄主持。法学院13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该精彩讲座。

鲍禄教授首先对屠新泉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屠新泉教授的学术成就与重要职务。屠新泉教授不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担任着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等多个重要职位,在全球经贸治理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同时,鲍禄教授也介绍了陈卫东教授在国际贸易法等领域的卓越成果,表达了对两位教授即将展开的精彩演讲和交流的期待。

讲座开始,屠新泉教授对法学院的邀请表示感谢,并表明希望与大家分享关于特朗普全球贸易战以及中国与欧盟之间合作前景的最新研究成果。他指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带来了诸多影响,虽有些结论目前还难以准确判定,但当前局势的变化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在讲座的主体部分,屠新泉教授首先对2008年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以及特朗普革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冲击进行了阐述。为维护自身利益,美国长期奉行霸权主义和例外主义,以国家安全、人权等诸多理由为借口,不断提高贸易壁垒,大力推动中美脱钩,并试图重建国内制造业体系。特朗普2.0时代则更具变革性,在多个关键领域放弃了原有的原则和义务,重新回归了保守主义。
随后,屠教授对美国关税情况、特朗普1.0时期贸易战及其谈判效果,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在 GDP 中占比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针对特朗普提出的 “对等” 概念,屠教授从关税水平、非关税政策、双向贸易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度解读。他指出,作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美国实施对等关税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退出WTO。对于中国来说,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主要是短期冲击,中国应提升国内需求,适度进行回击,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并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随后,屠教授分析了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前景。欧盟与美国、中国在 WTO 改革立场上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差异。目前,中欧双方已在 WTO 改革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特朗普的全球贸易战为中欧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契机和空间。未来,双方可在争端解决机制完善、补贴规则改革、发展中国家特殊差别待遇处理、国有企业相关问题以及环境议题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

屠新泉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鲍禄教授指出,屠教授的讲解深入透彻,对特朗普全球贸易战及中国与欧盟合作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随后,与谈人陈卫东教授对屠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有益补充,指出特朗普的生平经历、行事风格、思维方式与法律观念,对美国及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提醒我们应当认识到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处于关键岗位的关键人物的重要影响力。在问答环节中,师生们对于特朗普贸易政策的经济学分析、贸易战冲击的持续时间、WTO 争端解决机制失灵下的关税问题、双碳背景下的贸易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提问,均得到了屠教授耐心、细致的解答。

本场讲座历时近三个小时,师生们享受了一场关于国际贸易和中欧合作的学术盛宴。特朗普全球贸易战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欧合作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最后,鲍禄教授再次感谢屠新泉教授和陈卫东教授的精彩分享。本场“沈—冯法学名家讲坛”暨“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项目系列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