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贸大活动 > 正文

贸大活动

“梁庄里的堂吉诃德”:学者梁鸿举行专场讲座

发布时间: 2017年10月29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邓雅玮 摄影 钱一昕)10271900著名学者梁鸿在我校宁远楼728举行了专场讲座——“梁庄里的堂吉诃德”。梁鸿以梁庄中三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故事为例,以《梁光正的光》一书为重要载体,探索大众心中被“符号化”的农民工的内心世界,揭示了高度城市化社会中农民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求,展现了平凡人物身上不平凡的理想之光。

人民文学奖得主梁鸿坚持贯彻“文学”是一种“人学”的理念,坚信真正有价值的文学应立足在现实世界的缺口之上,为真正需要的群体发声。梁鸿强调,我国正处于“大国鄙村”的阶段,“中国农村是中国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她将“回归农村”作为自己文学作品的主旋律,拉近文学与生活渐行渐远的距离,为读者带来一个鲜活真实的“梁庄”。

梁鸿教授作讲座发言

于是,肩负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文人使命;坚持着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文人情怀,自2007年起,梁鸿多次重返梁庄进行实地考察,并且踏上农民工们向外探索的道路,感受梁庄人的真实生活,执着地展现着“堂吉诃德式”的梁庄人。在此之间,梁鸿依次出版了《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等极具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的书籍,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直击中国农民生活的喜与悲。

讲座现场

讲座中,梁鸿重点讲述了作品中的三个故事:创业艰辛的服装店老板在汶川地震后捐出三分之一的流动资产;外地务工小伙想要在自己的家乡取得身份认同;理想主义的梁光正一生都在救人和失败的循环里起起伏伏。他们或漂泊在外,或扎根在内,但都处于现代飞速发展的城市社会边缘,缺乏对自我身份的认可和尊严的确立,在大城市中无期限地“暂居”。但他们不甘被局限在单薄的标签内,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追求着超脱于物质世界的,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这就是梁庄人的“堂吉诃德”精神,即使看起来有些理想主义,但是这正是脱离“世俗精神”的必经之路,是建立“公共精神”的坚实基础,是当代社会最缺少的价值观支柱。

梁鸿呼吁当代大学生们跳出自我格局,关注被标签化群体真实的内心世界,探索新一代的“公共精神”。梁鸿诚恳表示:“希望我的演讲能激起大家一点点的愿望,愿意去想自身之外的更远的人生”。

梁鸿在嘉宾册上签名

最后,梁鸿耐心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并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嘉宾册上签名。

现场合照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