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大讲堂图书馆人文文化系列讲座第十九讲:
“乐(yue)者乐(le)也——上古文化语境中‘乐(le)’的人文内涵”
校新闻网讯(记者 徐彦瑞 摄影 董思佳)为了使广大师生在课堂之外更好地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文化大师进行面对面文化交流和思想的深度沟通,同时强化图书馆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播的功能,2019年4月24日,在我校图书馆 109报告厅举办了“乐(yue)者乐(le)也——上古文化语境中‘乐(le)’的人文内涵”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图书馆、教务处与民革朝阳区第七支部联合举办,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修海林教授担任主讲嘉宾。
乐(yue)者乐(le)也:‘乐’的初义与文化内涵
讲座的第一部分,修海林教授对“乐”字的初义及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他通过分析甲骨文的字形组成,对‘乐’的字形进行解释,通过结合各地的方音特点,对‘乐’的字音进行解释。采用丰富的图片与历史资料,修教授首先指出‘乐’的初义是一种谷类作物,接着从农耕社会人民心理的角度,展现出‘乐’字从谷物形象发展到农耕乐舞的全过程,揭示‘乐’字背后所传达的民以食为天的‘厚生意识’。
乐(yue)者乐(le)也:‘乐’的音乐审美范畴的人文内涵
讲座的第二部分,修海林教授对‘乐’作为音乐审美范畴的人文内涵进行阐释。“‘乐者乐也’这一概念在礼乐文化的背景下,被不断丰富着,完善着。”,修教授从生命意识、精神愉悦追求、乐教精神、审美人生之乐四个角度,将‘乐’字置于特定的历史情境的背景下进行形象生动的分析,诠释出“乐(yue)者乐(le)也”丰富的四重美学大义。
讲座的最后,修海林教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并关于‘乐’字的概念与理解与在场的听众进行了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