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贸大活动 > 正文

贸大活动

“金融制裁的模式、影响与应对”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30日 编辑: liyuqing

校新闻网讯(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供稿)10月26日,“金融制裁的模式、影响与应对”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主办,“一带一路”PPP发展研究中心协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伏军、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教授戚凯、金杜律师事务所出口管制高级顾问陈起超受邀出席会议,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金融学院卞洋副教授主持本次会议。

       

卞洋副教授指出,金融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层面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来自外部的金融制裁对国家金融安全造成负面冲击。其所在的宏观金融科研团队,在国开院的支持下专注于金融制裁相关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听取各位专家关于金融制裁模式、影响与应对方面的建议,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讨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伏军指出,金融制裁是瞄准跨国资金融通进行的一系列惩罚性措施,并从外汇兑换、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三个层面进一步阐释了美国常用的金融制裁模式。伏军教授强调,由于存在路径依赖,SWIFT制裁工具最为“致命”,被制裁方将失去金融信息传输渠道,无法使用现代便捷的金融体系。长期来看,我国应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做到“未雨绸缪”。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教授戚凯从政治学和国际关系角度分析了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实施的金融制裁。戚凯副教授从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对俄制裁的特殊性、金融制裁的认知根源、制裁前景与西方-非西方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强调我国应坚持底线思维,加强相关对策研究。金杜律师事务所出口管制高级顾问陈起超从实操角度出发,与大家探讨了“美国经济制裁实务及企业合规实践”。陈起超律师介绍了出口管制和金融制裁的异同,详细解析了美国复杂的经济制裁法律体系。他表示,我国应制定复合型应对措施,在政府层面加强政策引导,专业机构方面聚焦收集企业典型困境和难点,交由相关领域专家分类解决,助力企业尽早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卓识分享了“美国对俄罗斯金融制裁影响评估及对我国的借鉴”课题组研究成果。研究聚焦“去美元化”背景下的人民币贸易计价问题,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通过实证检验,得到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对人民币的贸易计价功能具有增强作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建议我国应继续稳步推进央行间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和本币结算合作,持续深化货币合作。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