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国际关系学院供稿)2023年11月1日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比较视野下的区域主义:欧盟及其超越”学术讲座在校董会议室圆满举行。讲座邀请到知名国际问题专家、柏林自由大学托马斯·里塞(Thomas Risse)教授和塔尼亚·A.博泽尔(Tanja A. Börzel)教授为主讲嘉宾,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主持讲座并作开幕致辞,学院70余位老师和学生参与活动。
戴长征院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热烈欢迎两位教授来我校举办讲座,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对外经贸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戴长征院长介绍,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区域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全球化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认真学习、积极互动,主动了解国际前沿研究动态。
讲座由两位教授合作展开。首先,他们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关于地区化和全球化的讨论,以及区域主义的学理研究进程。里塞教授指出,长期以来欧盟被看做是一体化的标准模版,但是在全球南方兴起的背景下,欧盟以外的区域一体化实践日益重要,比较地区研究就是要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其次,两位教授依次讨论了“地区”、“地区化”、“区域主义”等重要概念,指出“地区”是社会建构的,并以北美自由贸易区、非盟、阿盟、东盟为例,强调跨国互动是“地区化”的重要标志。再次,博泽尔教授讲解了区域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设计差异,指出流行的区域主义概念和理论西方中心色彩过于浓重,需要反思它们在其他地区的适用性问题。然后,里塞教授分析了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需求和供给逻辑,指出经济相互依赖、安全关切、集体认同、地区霸权、文化要素等共同构成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推力和拉力。博泽尔教授补充指出,在区域进程中,一体化的供给愿望和实际需求必须相互匹配,区域一体化和区域主义的线性关系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情况。最后,两位教授指出了东亚和欧洲的差异,认为尽管两个地区在二战结束后的历史条件相似,但其区域组织和一体化路径却大不相同。他们认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区域主义的深层内涵。
在问答环节,两位嘉宾和我院师生就欧盟面临的挑战、跨大西洋关系、中美欧三边关系、东亚合作,以及地区进程中的文化、规范和认同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讲座最后,戴长征院长作总结发言。他再次强调国际学术交流对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当今中欧关系正处于关键阶段,欧盟对华“三分法”定位不利于中欧关系的良性互动,我们应当大力开展中欧学者之间的学术交往活动,加深彼此了解、增进互信,积极推进中欧关系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