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国际经济研究院供稿 王秋蕴 通讯员)2023年12月3日,“世界经济新变化与新趋势”学术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主办,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发言,围绕世界经济最新发展趋势、全球产业链以及中国对外经贸政策等重大学术前沿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研讨。本次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庄芮教授主持,国际经济研究院校聘院长桑百川教授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雷达教授从中美关系切入,深层解读了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原因。他认为,要高度重视影响全球产业链重塑的非经济因素,未来产业链重塑最核心的问题是美国追求其高科技服务业的产品国际化。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张威副院长从国际投资的视角看全球产业链变化和对中国的影响。她分析了全球供应链发展动向,就中国供应链是否还有优势以及如何应对当前全球新变局等问题发表了相关见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吕刚副部长介绍了近年来中欧双边贸易关系,进一步分析了中欧之间的产业链依赖度等问题,强调要加强与欧盟的政策沟通。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张晓涛院长以FTA签订的影响因素和全球价值链的关系为理论依托,解释了我国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欧盟和越南自贸区建设的逻辑,总结中国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的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刘青副院长认为,“一带一路”提高了沿线国家的机器人进口,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技术进步,推动了“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严兵副院长以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为依托,研究了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于中国企业生产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提高研发强度,未雨绸缪。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院长、武汉大学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所所长余振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带来了新的技术变革,并会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影响,中国应该积极防范外来风险、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魏浩教授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下行的趋势和背景下,中国应该通过提高进口规模、调整进口结构、用好“进博会”平台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等举措,进一步促进消费品的进口。
研讨会最后环节,来自《国际经济评论》《国际贸易问题》等学术期刊的编辑同与会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同时也分享了近年来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