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贸大活动 > 正文

贸大活动

[讲堂] 用心理学破案,和嫌疑犯交心: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专场

发布时间: 2015年03月26日 编辑:

用心理学破案,和嫌疑犯交心: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专场

校新闻网讯(记者 叶晓昀 摄影 乐浩楠)理性为杖,探查犯罪现场;感性作笔,勾勒罪犯心像。201532518:40,“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李玫瑾教授做客贸大,解读犯罪心理学。讲座尚未开始,诚信楼三层国际会议厅中已是座无虚席。

讲座现场

干练短发,黑色外套,李玫瑾微笑走上讲台。她首先调侃了贸大的男女比例,并风趣自称“资深女孩”,接着漫谈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工作经历。从大学里早起背单词、上课打瞌睡的经历说到哲学系各位名师上课的趣态,李玫瑾的故事趣味盎然,引得听众们连连发笑;她口中的基层刑侦工作亦是精彩而辛劳,“身体怂了干不了,脑子慢了干不了”。

李玫瑾教授

而正是基层刑侦工作的经历,使她对犯罪分子的心理和作案动机有了莫大的兴趣;同时她认为当时国内的侦查办案过度依靠讯问,缺乏分析。“能不能用其他的方式研究犯罪?”——带着困惑和好奇,李玫瑾走进犯罪心理学领域。

“研究犯罪心理,就是要了解罪犯的潜台词”。李玫瑾指出,现实的犯罪刑侦和电视剧中所表现的内容大多相去甚远,实验研究和量化分析也并不适用于犯罪心理学。绝大多数犯罪都关系到个人心理问题,“智力、性格上的缺陷才是问题关键”。紧接着,李玫瑾通过几个具体案例,向听众们重现了心理分析过程。在杨新海连环杀人案侦查中,她从杀人犯的作案工具和手法推测出他的身高,通过其残忍的灭门行径推断出他和家庭生活隔绝已久,根据几近完美的犯罪现场大胆猜测嫌疑人有至少两到三次的犯案记录……严丝合缝的推理和准确的判断让在场听众们不禁咋舌,她亦打趣道:“我在普通刑侦工作人员的眼里,基本就算巫师”。

深入到犯罪心理学理论,李玫瑾先用简洁的话语清晰地解释“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等若干概念,随后根据意识层次理论深入分析了著名的“马加爵”案。她从嫌疑人的口误、刑讯中叙述的用词以及案发前后的行为中抽丝剥茧,用自己敏锐的感知和大胆的推断描绘出了一个不同于大众印象的“马加爵犯罪心理画像”。而对马加爵、药家鑫这样的大学生罪犯,她亦深表痛心,并告诫所有大学生们“珍惜自己的天赋”,切莫误入歧途。

提及自己工作中经历的最难罪案——“阳泉系列扎刀案”时,李玫瑾说道:“看不到(嫌疑人的)动机不等于没有动机”。在与行踪难觅、动机不明的嫌疑人的交锋中,她精准地猜中嫌疑人的想法、与抗拒被分析的嫌疑人在刑讯中斗智斗勇、通过问题迂回地研究犯罪动机和心理,小说般引人入胜的真实情节让听众们惊叹不已。

听众们聚精会神

提问环节中,李玫瑾先是对“天生的罪犯”——反社会人格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对防范罪犯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危机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在面对罪犯时调整心态与犯罪分子交涉,保持冷静,切忌慌张叫喊。“所有选择以生命为第一位”,她最后总结。讲座直到22:00才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本次活动由校学生会学术实践部主办。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