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贸大活动 > 正文

贸大活动

[快讯] “思于行知 明于师者”之李昌平专场:新农村建设需要适应于土地制度的金融创新

发布时间: 2014年03月31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行知学会 供稿)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农村土地前所未有地牵动着各路资本的目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往何处去?乡村金融模式创新路在何方?中国农村究竟该走怎样的现代化道路?201432719:00,行知学会邀请到著名三农问题专家、经济学者、乡建院院长李昌平做客宁远三层报告厅,与贸大学子分享他关于这些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实践帮助我搞清楚这个问题”

在读经济学硕士期间,李昌平曾问他的教授:“为什么中国经济越发展,中国的三农问题反而越严重?”按照教授的说法,中国农村人口会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而减少,三农问题也会在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后自然消失,然而现实却是全国农民数目持续增加。出于自己内心对于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困惑以及对中国三农问题朴素的关怀,十数年来李昌平身体力行,不仅在中国农村基层做实地调研和乡村试验,而且相继走访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越南等地做比较研究,探索中国农村发展的出路。他说:“学问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实践帮助我搞清楚问题”。

“要创新出一个适合农村土地制度的金融模式”

2010年,李昌平创建了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乡建院”),河南信阳郝堂村成为乡建院的首个试点。在讲座中,李昌平用丰富的图像资料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郝堂村从过去那个脏乱破败的小村庄发展成今天这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最美村庄”。在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其创新的“内置金融”模式。李昌平认为,当下的问题不在于土地制度不适合金融制度,而是金融制度不适合土地制度,因此,有必要创新出一个适合农村土地制度的金融模式。为此,李昌平向我们介绍了他在郝堂村做的内置金融实验。无论是最先设立的“夕阳红养老互助合作社”,还是之后成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绿源公司,都是以村里的资金和土地为启动资本,资本运作所得利润全部回归村里,用于村内养老和村庄建设。“内置金融”的目的就在于让农民自己享受资本增值的收益。

在李昌平看来,当下主流观点认为的“土地私有+外置金融”只能导致中国小农沦为“政治贫民、社会流民、市场贱民”,唯有“集合化+内置金融”才能真正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再次组织农民应该成为国家的战略”

讲座中,李昌平多次提到的一个概念是“村社共同体”。在他看来,新农村建设应该以农民为主体,发挥农民自主性、创造力,需要增加农民的权利,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市场和土地的主人。对此,李昌平提出“三位一体”和“四权统一”的概念,他认为共同体的重要特征是集“发展、建设和治理”三种职能为一体,以及“产权、财权、事权、治权”四权的统一。在建设郝堂村的过程中,李昌平和乡建院一直都是以一个辅助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小到一条规章、大到一幢建筑,都是村民达成共识的结果,李昌平认为,村民共同协商民主的过程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发现人才、产生领导的过程”,有了参与就有了动力,有了共识就有了基础。李昌平呼吁:“再次组织农民应该成为国家的战略。”

讲座的最后,李昌平对两种不同的农村发展思路进行了比较和总结,认为土地制度改革,必须是在坚持村社共同体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改革,重点是发展农村内置金融,以促进农民地权的充分实现和村社共同体的不断巩固。

李昌平解答疑问

这场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不仅为贸大学生思考土地制度改革和金融制度创新打开了思路,也向我们传递了一种知行合一、躬身实践的实干精神,相信也会激励更多的人去积极探索中国农村发展未来路在何方。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