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贸大活动 > 正文

贸大活动

[讲堂] 温铁军:重新审视中国的八次危机及其软着陆

发布时间: 2013年05月08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记者 宋勤宇)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那么,新中国到底经历了哪八次经济危机?这八次危机又是如何化解的呢?5719:00,在诚信三层国际会议厅,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与贸大学子分享他的探讨与思索。

首先,温铁军谈论了1950年的中国经济危机,它是民国危机的延续。民国从2030年代被认为是“黄金十年”,经济年平均增长8.4%这一时期出现外生性和内生性两个重要因素。在民国快速发展的时候,西方爆发了生产过剩危机,导致贵金属价格上涨。中国当时是以白银作为货币,海外白银价格的上升自然就引致中国白银外流,加剧通货紧缩,严重打击了正在高增长的民国经济,这是外生变量。另一方面,因为当时的中国被殖民化,工业化原始积累只能内向型发生。城市工业高速发展,农民遭到高利贷金融资本和工商业资本的双重剥夺,开始大量破产,乡土社会衰败,农民革命兴起。内生性变量极大影响着民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民国不得不在1935年前后开始推行纸币制,加上当时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势,国民党用仅剩的贵金属购买军火,从1937年到1950年金融大规模通胀。所以说1949年到1950年的危机不是新中国自身的危机,而是民国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两个变量的同时作用。

新中国面临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经济烂摊子,怎么办?土地改革。中国接近90%的人口回归了传统的小农经济,与现代城市经济割断了联系。大多数人口回归农村,自给自足,这是新中国得以恢复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使民国时期遗留的危机软着陆的重要制度基础。

以中国1950年进入工业化的情况来看,中国的资本要素绝对稀缺,而每一次大规模引入外部资本都会转化成外债,这些外债带动发生危机。由于中国在90年代开始加快进入全球化,因而90年代以后所发生的危机明显具有全球化代价向中国转嫁的特点,所以温铁军把90年代末期以后的最近两次危机归类为外生性变量造成的经济危机,而把此前中国自己进入产业资本的发展过程归纳为六次内生性危机。

60年代,两次大规模的外资投入带来了四次大规模的危机。在这几次危机中,GDP、经济支出、财政盈余都纷纷下降到零以下,中国有了上山下乡运动。这些危机引发的重大成本转移给社会,这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代价。

70年代,中国引进的外资导致财政赤字危机。1979年连同对越战争的军费开支,财政赤字突破200亿。80年代,物价指数攀升,而物价调控又导致了1989年出现的市场停滞。90年代,外汇赤字、财政赤字、金融赤字同步爆发,于是中国进行外汇、财税和国企的三大改革,加快全球化的步伐。

那么,21世纪我们面对的矛盾是什么?温铁军答曰:生产过剩。于是朱镕基开始西部大开发、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温家宝开始中部崛起战略、新农村建设。

本次活动由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黎松主持,我校学生会学术实践部主办。

温铁军简介:

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先后任职于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著有《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我们到底要什么》《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认识与实践的对话》等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