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贸大活动 > 正文

贸大活动

[讲堂] 苏小和:百年以来中国市场的三次国进民退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19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高雪迪)要大政府小市场还是小政府大市场?历史的集成告诉我们,市场退到边缘而由国家来主导,这就容易引致国进民退。”101718:30,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苏小和做客校学生会学术实践部组织的惠园名师大讲堂,就百年以来中国市场的三次国进民退开讲。

苏小和先生讲话

首先,苏小和以1883年、1937年、2008年为标记,叙述国进民退的三个阶段。1883年,上海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到整个中国,自由市场受到冲击,由此,计划经济占主导。1937年,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民族存亡之际,实业救国思潮下近代民族工业的繁荣力挽狂澜。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金融危机蔓延全球,这意味着一个真正意义上国有企业的高歌猛进,民营企业的且战且退。

社会的开放度与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是呈正相关的,三次国进民退并不影响开放成为中国发展的主题。整场讲座中,该思想贯穿始终。开放意味着人人参与经济,意味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正如山西票号盛行期间的市场融资主要依靠民间而非政府,也正如荣氏家族所处的中国企业家黄金时期,只有充满竞争的市场才会呈现一派繁荣。苏小和以19491978年间的公私合营、大跃进为例,阐明国家垄断体制下,收缴生产资料,把企业硬生生绑上实现社会主义的战车,结果只能是经济的日渐虚脱

全场学生认真听讲

从另一层面上,他指出,开放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吐故纳新的心态,不妨借鉴师夷长技以制夷,在交流中学习对方先进的技术、理念,为我所用。他尤其反对将Google赶出中国,认为这不单单让本国与最强的网络技术擦肩而过,工业革命留下的技术差距又将再拉大几十年,更关键在于,Google还象征着知识互动与信息分享,而在当代评价一个人聪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量的拥有度。从奥地利学派的企业家理论出发,判断一个企业家不应限于资金占有量的单一维度,而是看他能否充分了解市场信息,组织市场资源和自由交易。

要顺势而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谈到个人在经济大环境下应当扮演的角色,苏小和将话题延伸到人生领域。他告诫在场学生,不必过分考虑找工作的事情,抓住眼前,活在当下,在大学不但要掌握足够的工具和实践能力,更要注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激活思想,并且尊重自身梦想。

学生踊跃提出问题

现场气氛的活跃一直持续到讲座结束,十多位学生围着嘉宾接连发问。耐心解答的同时,苏小和引用古典经济学关于理性的经济人的概念,寄语在场学生:经济学教给我们的路径是从利己到利他,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应是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而是站在个人的角度,这同样不失为一种开放的逻辑。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