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家安全与治理年会暨“美国大选后的世界局势与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
成功举办
校新闻网讯(国际关系学院供稿)2024年12月15日,第四届国家安全与治理年会暨“美国大选后的世界局势与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国家安全计算实验室和国际关系学院承办。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央党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外交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在论坛开幕式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政治学部部长戴长征教授致开幕辞。戴长征院长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回顾了学校成功申请国家安全学一级交叉学科的筹建背景与建设进展,代表主办方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戴长征院长表示,美国大选后国际局势加速演化,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加剧了世界的不确定性,乌克兰危机与中东乱局混合发酵,中国周边地缘风险不断上升,我国安全压力显著增加,学界应当主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研判世界局势发展,立足国家安全和中国战略需求建言献智。开幕式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玲教授主持。
在主旨报告环节,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唐永胜少将讨论了国家安全理论建设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路径,提出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和战略指导中凝练总结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在规律,要在总结古今中外各国维护国家安全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要在破解维护国家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推进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研究员基于对特朗普新任期外交政策特征和拜登政府印太战略重塑的分析,讨论了特朗普新任期内印太战略的走向,认为美国将延续印太战略遏制中国的目标、印太战略的基础将从价值观导向转向利益导向、印太战略将强化安全属性、北约印太化可能性或将降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徐步研究员讨论了特朗普政府交易主义政策的制约因素,分别是美国优先与美国维护霸权体系、极限施压与他国反制、短期获利与长期受损、特朗普革命与美国深层政府、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与共和党其他势力等五组内在矛盾。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研究员从俄乌战局的复杂变化与升级风险、俄罗斯对美关系的政策基调和俄罗斯重启美俄关系的现实态度出发,分析了美国大选后的俄乌局势与俄美关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继平研究员讨论了美国大选后的东北亚安全形势,认为朝鲜半岛形势紧张但战争可能性低、半岛平衡仍然脆弱且风险正在集聚、特朗普上台后美日韩合作体制与韩国政局变化将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在第一组研讨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樊吉社教授对特朗普第二任期大国关系调整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中美俄关系将有所调整,阵营化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楼春豪研究员强调特朗普政府2.0的对华政策“来者不善”,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仍然复杂,各种风险相互交织,中国需要“危中寻机”。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彭勃教授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建设讨论了超大城市治理同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院长刘昌明教授强调了中美危机的四个新态势、中美危机生成的四点要素和管理中美危机的四条建议。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马方教授介绍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之间关系的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亚泽教授主张从国家安全的知识生产方面是否有突破、在解决复杂的国际安全问题上是否有贡献、在培养适配型人才方面是否有成效等维度去理解国家安全学科和国家安全教育建设。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储建国教授通过对比古今中外关于主权的学说和实践,阐释了主权的基本含义和主权能力建设的关键领域。外交学院国家安全学院院长郭延军研究员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强调在中美博弈中要特别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李明就如何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如何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进行了讨论。
在第二组研讨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贺文萍研究员认为在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的背景下,特朗普的亲以色列倾向可能进一步加强以色列在中东的力量优势,同时削减援助、提升关税的倾向可能重塑未来的美非关系。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宋德星教授提出国际体系的结构性松动、美西方国内政治的异化以及三重威胁论螺旋的兴起导致世界进入战略焦虑的时代,因此中美之间需要应对各种变化的、有管理的竞争。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副院长郭锐教授认为特朗普具有交易孤立主义这一典型特征,因此可能放弃第一任期不顾一切的极限施压做法,中美之间关系改善的机遇要大于第一任期,中国在东北亚安全方面要避免半岛局势和三海联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丰教授分析了特朗普上台后的美国盟伴体系可能因责任分担、贸易平衡与战略议程差异而呈现出动荡性,但要看到联盟内部分成的不同层次,低水平摩擦不会对联盟关系造成重大破坏。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发林教授认为国家安全是国际关系研究向国家的回归,但针对金融、能源、环境等总体国家安全的不同问题领域上的逻辑差异,国家安全学科必须重视各领域安全的多维关联性。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张骥教授认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正在发生演变,全球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高政治议题、传统外交手段的回归等正在改变国家治理形态,国家安全与国际政治的理论建构必须纳入这些因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唐晓彬教授通过高维数据方法建立了经济安全风险识别机制,基于七个经济子系统构建了下行风险的有效网络和传染路径,认为防风险的关键是保增长、促消费和稳投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左希迎教授认为特朗普在强调美国优先、强调战略收缩为核心的孤立主义上与第一任期没有太大区别,同时提出了特朗普解决俄乌冲突的三种可能,即越南战争模式、朝鲜战争模式以及伊拉克战争模式。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毛维准教授基于网络拓扑理论的推演实验研究,探讨了关键基础设施的“武器化”及其脆弱性与风险,探索了偶发风险、蓄意攻击情景下的风险路径,提出了基础设施的免疫防御、薄弱环节识别以及择优补偿等应对方案。
在第三组研讨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宋伟教授围绕国际体系的多极结构展开讨论,针对多极结构与国际和平的传统观点提出四点质疑,在他看来,引入核因素以后的多极均势优于两极体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沈逸教授提出中美安全战略博弈受认知驱动,中美之间形成双重认知博弈态势,观念与认知建构并塑造了政治行动,影响美国的战略制定与政策决策。广东财经大学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倪建平教授分析了特朗普2.0打压中国海外利益的工具箱及其影响,涵盖长臂管辖权、话语污名化、规则与标准制定主导权三方面,并辅以详实案例。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丁韶彬教授提出战略竞争期的中美关系基本特征可用有限合作、战略竞争、避免冲突概括,特朗普2.0时代将会给中美关系与中国国家安全带来挑战,但也可能存在一些外交回旋空间。广东财经大学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杨继君教授探讨了基于复杂网络与人工智能的重大灾害风险感知,提出基于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网络表示模型的风险要素链路预测方法,并计划将该模型应用到社会经济风险预测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志永教授回顾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演变,重点分析了特朗普时期全政府的单边遏制及拜登时期精准全政府的多边遏制,并且展望了特朗普2.0时代的对华科技遏制态势。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吴雪博士从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受众等方面分析了美国大选后文化传播格局的演变,并提出了加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保护文化传承、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提高公众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等应对措施。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戴长征院长作总结致辞。戴院长指出本次会议主题鲜明、涉及领域广泛、研讨深入扎实,既显示了国家安全研究高度政治性、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特色,又展现了国家安全学作为交叉学科的丰富性、多元性、跨地域特点,更凸显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是一场高端精彩的学术盛会。最后,戴长征教授代表主办方感谢各方的支持和参与,期待学界共同奋进,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