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国际关系学院供稿)10月29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领导小组赴国际关系学院听取关于“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汇报,并进行交流座谈,对国际关系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审议。国际关系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国际关系学院分党委书记徐松主持。
“十三五”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校党委书记王玲、校长施建军、校长助理王强、校办主任孟令东、学科办主任仇鸿伟、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张翠萍、校办副主任杨晓平以及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高玲等。
在仔细听取了学院汇报后,施建军校长充分肯定了国际关系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思路,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院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提出了要求:第一,需要精准定位学科在国内所处的位置,通过数据调查和研究,确定比较优势;第二,通过“填表法”,对照申报博士点的具体需求,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措施;第三,认真研究师生比,在不同的研究方向确定教师人数;第四,摸清研究的大方向和小方向,紧抓重点热点议题,加强团队合作,不断创新思想,努力打造“智库”;第五,加强教材建设,将学科发展的最新思路和内容融入教材,为人才培养提供支点;第六,推进国际交流,加强外教工作;第七,增强创收造血能力。
王玲书记高度肯定了国际关系学院规划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并重点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将“创新驱动”战略具体化,包括问题导向和理论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平台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要紧抓特色和亮点进行。第二,全球形势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际经济贸易、国际金融等离不开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学院要抓住国家重大重点问题,集体发声,不断加强与其他学院的合作,搭建交叉平台,增强团队攻关能力。第三,国际关系学院领导要开动脑筋,加强管理和创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和激励措施。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就“十三五”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规划做了专题汇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十二五”期间学院事业的简要回顾。“十二五”期间,学院始终坚持“专业立院”、“人才兴院”和“学院强院”三大战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二,“十三五”期间的学科定位与布局规划。国际关系学院将继续紧密联系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路,密切配合学校事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在坚持既有的三大战略以外,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和“高端引领”两大新战略,建成具有贸大特色的政治学一级学科。国际关系学院将借助法学优势学科,打造有特色高水平交叉学科平台,先期在国际法二级学科下探索建设“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专业方向博士点。在此基础上,学院力争通过新一轮学位点申报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三,“十三五”期间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规划。国际关系学院将继续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完善全员育人机制、鼓励学术创新、突出实践能力、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措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质量,并强化对学生培养的分类指导,推动人才培养适应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和国际需求。重点建设“国别政治与比较政”、“经济外交与国际制度”、“公共外交与软实力”等三个特色研究集群,继续推进科研上层次、稳增长。着力于打造“学科高地”,围绕重大议题,突出学科交叉优势,产出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成果,提升教师在学界的能见度和美誉度,增强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