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院长专家人民网访谈

[媒体] 人民网院长访谈:吴卫星谈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趋势

发布时间: 2015年01月14日 编辑:

【编者按】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形象,展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成效,我校与人民网教育频道开展了12个本科学院院长“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前景”系列访谈节目

近日,我校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教授来到人民网直播间(网址:http://edu.people.com.cn/GB/8216/52456/52457/391836/index.html),向广大网友解读学校金融学院专业的设置、学科特色以及本科生就业优势和博士生录取方向等情况。吴卫星指出,学院以“引领中国金融事业发展”为目标,培养微观金融、量化能力、懂产业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学院“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师资、高度融合的国际交流、将国际视野融入培养全过程、配备校友导师等都是金融学院的优势特色。学院本科生的就业方向为“70%金融机构、30%政府国企、四大会计事务所和外企”。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教育频道,今天直播室非常荣幸的为大家请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吴院长欢迎您!

金融学院专业设置和特色学科

主持人:吴院长,先给我们介绍下金融学院学科设置的相关情况?

吴卫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前身是中国金融学院,在80年代末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意识到中国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需要一大批金融人才,就在人民银行牵头,组织中国的9家金融机构,创建了中国金融学院,当时中国金融学院在纲要里面有一句话就是要培养中国金融事业的种子,组建中国金融学院以后也培养了很多人才。2000年合并组建了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科建设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现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分成三个专业,一个是金融学,金融学更偏向于传统的金融学,包括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商业金融管理等诸多学科,集中了老一批的金融人才,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特色,这个专业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13年成立了金融工程系,这是第二个专业,金融工程主要是用量化的方法来解决金融学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也有特色,我们的师资基本上以数理的背景博士为主,这个专业在成立不久很快就成为全国特色专业。

第三个专业是投资学,投资学这个专业是既老又新,因为在原金融学院创立之初就创立了投资系,后来教育部的院系调整,我们暂停办了投资系,在2007年我们重新创立了投资系,恢复重建,在恢复重建以后短时间成为了北京市的特色专业,也是非常出色的一个专业。

这三个专业都秉承一个大金融的观念,就是微观金融要懂宏观金融,宏观要懂微观,我们创建了两个特殊的专业,叫CF班,特许金融分析师班和FMI班就是金融风险管理班。特许金融分析师本身更注重微观,但是放在更偏重宏观的金融学系。这就弥补金融学系对微观的不足。我们的CFA这个培训也得到了CFA协会的认证,也是我们全国很少得到CFA认证的专业。我们的FMI在建立之初美国FMI主办的协会,这个协会也在我们中国大陆成立了首家高校分会放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我们硕士来看,本来很多学校都分成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组织、货币经济学这样的专业,但是我们学院是秉承大金融的观念,我们不分专业,所有的金融硕士,不管是金融学硕,还是金融专硕,我们的一些基础课都要打通,在基础课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课。我们的博士来看,现在的博士教学也基本上几门主要的专业课也是打通的,然后在各个专业方向上面再设置课程,让学生来选择。这是我们大概培养学历程序的情况。

本科就业去向:金融机构、政府国企、外企和“四大 ”会计事务所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当中有非常有特色的,接下来我们一一探讨。在这里我们还想了解到,因为每年的6月份我们特别了解的一句话,每次看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到来,大家呼吁一毕业就失业,等等这些一些说法,金融行业是几年比较火热的行业,我们学生毕业之后的面临的就业情况是怎么样的?

吴卫星:你说的很对,每年的毕业对每一个学者都是一个挑战。金融行业就如你所说是一个黄金阶段,而且在我看来金融行业是一个有比较长的黄金阶段,就业对我们学校还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们目前学校本科生大概是1/3的人就业,1/3的同学是出国留学,1/3在国内北大、清华、自己的学校深造。从就业结构来看,我们本科生大概70%到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信托以及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剩下30%,大概10%在四大,这也是我们的传统特色。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普华永道这样的一些会计事务所,剩下10%在国有企业,包括一些政府机构。剩下10%可能到外向型的企业和其他一些行业。就是这样一个分工。

从硕士和本科的比较来看,硕士更加集中于金融机构,硕士到金融机构的机构可能达到80%左右,本科是70%。硕士可能到十大会计事务所的比例会小一点。博士来看我们近几年的博士都到会计事务所,因为机构的收入高一点所以很多博士选择到金融机构,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培养学生目标:引领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

主持人:金融机构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光鲜的,各方面也都很实惠,所以就业已经不是我们所要考虑学生发展方向的目的或者目标了,因为他已经成为我们一个基础,那我们培养学生的方向和目标又定在哪里呢?

吴卫星:我刚才说我们的《纲要》要引领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让我们学生成为中国金融事业的种子,我们的目标希学生迅速在金融行业站住脚跟,特别是要有多方面的能力,第一个能力,一定要能够把握金融和经济的发展脉络,第二,有足够的量化的技术。现在的金融和传统的金融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金融要掌握一些原则和基本的原理就可以很好的工作,但是现在的金融越来越多机械化管理,量化是一个基本的能力,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第三,管理能力。我们的学生在管理方面要有提高,因为现在金融做得好,整个金融是整个现代经济的核心,如果在金融方面做得好就面临管理团队的问题,希望学生在管理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特色。

金融专业发展趋势: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综合

主持人:所以刚才您提到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有很大的不同。在国际大背景下我们金融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脉络是怎样来呈现的?

吴卫星:从现在国际和国内的形式来看,我们原来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专业化,像金融、经济、政治我们分得很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的金融对金融人才的挑战是越来越大,他的综合性很大,我们学金融的要懂得整个经济,要懂得整个政治的基本的常识,所以我们现在学校里面也在和比如说和国际经贸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我们的一些课程也逐渐打通,让学生在整个经济、金融、政治方面有足够的基础,包括法律。

另外我们从国际发展来看,刚才我也提到量化的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金融人才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像互联网金融发展大数据是整个互联网的基础。大数据的应用更重要,原来的小数据在原来的金融应用的不够充分,有金融理论、金融知识作为基础,现在整个国内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我们金融复合型人才,对经济和整个政治的复合,现在的复合型人才学金融要懂得传统理工科技术的支持,现在金融机构招聘的员工都要求既要懂金融又要懂人员和航天技术。

主持人:这些行业细分的专业知识要参与其中。

吴卫星:我们给学生的要求,我们懂金融的同时至少要懂一门和金融无关的,比如说自然科学的知识。而且自然科学的思维和金融的不一样,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要了解实体经济,我们至少要了解一门自然科学就很容易未来和企业建立非常紧密的联系。

主持人:您说的这一点是很重要,是和市场和企业一个很亲密结合的过程,您刚才说除了专业之外要懂一门跟专业不相关的,比较专科的一个知识。这个懂如何来懂,这个过程又是如何来培训的?

吴卫星:比如我们最近请了一个国家风能专家来讲风能怎么样去利用,我们需要他掌握到底风是怎么产生的,自然原理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行业过去从历史到现在,到底在整个能源产业行业里面起什么样的作用,地位是什么样的。这些自然科学家们,在这个领域里面做了那些开拓,对整个能源产业做出了什么影响。他们现身说法,学生就能够得到一收资料,未来在学金融就会想到,我怎么样把金融和能源方面是怎么结合的,有一个更宽阔的视野,可能比纯学金融更有优势一点。

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校友导师

主持人:金融已经作为我们的基础学科,而这些专业性的相关专业学科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有兴趣的方向,具体落实到我们学院的学科教学的时候它是如何来体现的呢?

吴卫星:本科生的一个特色,就是每个学生配了一名校友导师,就是已经毕业的校友他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说他过来跟学生聊天,其实我们的校友是在各行业都有,他们和学生进行交流来提高学生在各行各业的基本素质。另外我们每周都有请各个行业的一些比较资深的人员来给学生讲一讲他们这个行业的发展。而且这个行业我们不仅仅限于金融行业,刚才说的风能行业甚至奢侈品的讲座、农业的讲座,我们也准备请一些专家来给我们讲讲他们在不同领域的一些进展情况,让学生的视野的更好一些。

主持人:学生对讲座用户度和认可度是怎样的?

吴卫星:学生其实是很挑剔的,如果我们请来的认不是这个行业的顶级专业,他们肯定不认可。所以我们有很大的压力,我们尽可能请每个行业最知名、最有影响力,而且最有洞察力的专家,这些人来学生是非常欢迎的,往往是坐无虚席,我们从教室从小变大,后来变的更大。

主持人:这些专业讲座如何筛选出来,我们的学生对那些行业热中和感兴趣?

吴卫星:应该说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因为金融这个行业我们是看不到未来到底哪一个发展的更好,哪个行业发展的更差一点,当然和我们的校友们去商量,我们的校友会经常讨论的主题就是未来的学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他们会给我们一些建议,他们提出建议我们迅速在学校里寻找每个领域的人才,然后把他们请过来,给我们的学生来讲授这方面的知识。

学院特色:“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师资

主持人:我们金融学院本身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又体现在哪里呢?

吴卫星:我们金融学院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首先我们的国际化这块是做的非常好,整个师资也是非常国际化,每年招聘的新老师基本上是国外回来的老师,国内传统的,大陆培养的博士,我们要求每个博士至少有海外的经历。另外我们的学生,学校提出来要叫国际曝光度的概念,我们的学生要在国际学校,甚至国际一些企业,要让他们有紧密的接触。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请进来,把国外的一些教授请进来,像我们每年暑期这是由整个学校组织的,把国际上包括欧美,包括非洲、东南亚,这样一些比较好的大学教授请过来在我们学校开课,面向所有的学生他们可以去选择,在国内接受国际的教育。

学院特色:将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另外一个是我们的留学生比例是非常高的,我们学校的留学生比列位居全国前列。而且这个留学生涉及到大概140多个国家,所以整个学生国际化视野和留学生交流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这是我们第一个非常有优势的优势。

主持人:您刚才说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如何看待我们的学生,老师又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

吴卫星:您刚才说的非常之好,在2011-2012年我在纽约,我经常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交流,哥伦比亚大学一般会选择学生做助教和助研,当然也有报酬,这个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开始可能选择一些综合性大学,后来觉得选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最好,为什么?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和国际文化接轨非常好,能够和国外的一些学校,这些学生进行沟通,基本上是无缝连接。另外我们的学校的学生外语水平应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我们本来是一个外语类的高校,我们既是财经类高校又是外语类高校,学生的整个外语水平非常高。

主持人:这样就增长了两份筹码。

吴卫星:而且我们学术水平也不错,所以得到这些高校非常高的欢迎,甚至我们很多学生在那读了一段时间很多那的教授就邀请他们说你申请我们这的博士,继续留在他们大学,所以得到国外高校非常的赞同。

从国外的高校来我们学校来看,国外的高校因为是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一些不同的反响。总的来说,我们的学生是非常活跃,跟国际上的学生相比我们学生甚至更加活跃,一般说我们的大陆的学生比较努力,比较刻苦,开拓性不是那么足。但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不是那样的。另外一方面,可能我们的学生对外界了解也比较多,国外的高校来了,他们交流也比较顺畅,比如我们也引进一些自然科学,引进一些和金融不是那么相关的时候,这个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博士专业的知识语言能力可能在未来会进一步加强一点。

主持人:刚才您听到两个关键点,学生的视野和他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国际上的一些对我们学生的关注,在培养过程当中我们如何来侧重这样方面的培育的?

吴卫星:比如说拿金融学院金融为例,金融英语这一块,既有学习我们传统外语学院、英语学院的这些老师来参与教学,我们自己本身的这些老师也设置了一门金融英语课。而且在我们一些很重要的课程中,有的课程比如前半截用中文讲,后半截用英文讲。其实语言是一种思维的体现,学生可能学中文可能是中文的思维;学英文的,老师也自然用英文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这样学生自然在一门课程中对中国的思维和西方的思维方式、其他国家的思维方式转换就比较容易一点。

学院特色: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主持人:其他还有那些优势和特点的体现呢?

吴卫星:我们金融学院,在当时中国金融学院创立之初和9大金融机构来合办的,9大金融机构是我们的董事单位,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我们的毕业生一定能够在金融机构立住,而且能够引领他们部门的发展,这个时候对实践的要求就比较高。所以说我们金融学院的特色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好。

在现在,比如说院长要推动一个改革,我们所有的教授都会来讨论这个改革,他们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是不是和实际联系的够紧,是不是和行业发展联系的够紧,如果我们改革不符合这个方向,教授就会否决我们的决议。所以,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实践教学方面倾注了很多的精力。比如说,我们在每个系在建系之初我们就跟他们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像金融工程系一建马上就成立金融工程实验室,后来投资兴建。后来我们学校又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成立了金融、保险、理财实验室,我们的学生要下到这些实验室,而且这些实验室是需要真正做事的,不是学点软件就完事。比如我们要动对市场上的理财产品进行评估,要对炒股、股票要进行模拟来比赛,比如和工商银行合办金融产品的创新大赛,通过和这些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来我们的教学水平,这是我们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优势。

主持人:实践,充分的贴近市场。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马上投入市场、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吴卫星:对。

学院特色:国际合作交流接轨国际知名高校和机构

主持人:通过您刚才的介绍,我发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化已经成为他非常显著的一个标签。我们在国际合作交流上面又是如何体现的,能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吗?

吴卫星:每年我们从整个学校来说会输送一些学生到国外的一些高校,一般来说分成几种:一种是一年的访问,就是他在四年中有一年在国外。还有短期的访问,比如说暑假和寒假,由老师带队到国外的一流高校去访问。还有到纽交所去跟他们进行交流,还有到一些重要的数据公司,像澎博公司去访问,跟他们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而且拿到他们的一些资质证书。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

另外也和其他的高校,比如说英国、美国、德国,像德国哥特大学,这样一些著名的大学,建立广泛的联系,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做1+1,就是在我们国内读一年、在国外读一年,拿到国外的硕士学位。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几年的合作,我们的课程也慢慢和国外的高校在开拓学分互认这样一些项目,让学生每个人都容易就能够和国际这些著名的高校能够接轨。

博士生录取方向:货币经济学、金融组织学、金融经济学和金融工程学

主持人:在平时的一点一滴当中,我们都在培养学生这样的习惯和一种模式,让他们适应这样的一个市场发展变化。那我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录取情况是怎么的?

吴卫星:我们博士生的录取每年大概是14-15人左右,我们金融学院博士生算是规模比较小的。从生源来说来大概3-4人是我们本校的,大概10-11人是来自于外校。可能我们本校在北京的机会比较多,所以说愿意读博士的人不是那么多,基本上我们本校想读博士的也就2个人里面我们挑1个人,但是从外校来读博士的话,我们大概是5-10个人里面选1个人,因为15105这个比例。我们博士生的录取方向,大致分成四个方面,货币经济学;金融组织学,金融组织学主要是一些金融机构相关的一些管理和经济学的问题;还有微观一点的,金融经济学和金融工程学。这是我们的四个方向。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对这个方向不是区分那么实,比如说货币经济学我们也希望他学一点金融经济学和金融工程的基础知识。

主持人:是复合型人才的一种要求。

吴卫星:对。

培养微观金融、量化能力、懂产业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主持人:其实现在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收入,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人才的匮乏是我们急需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人才培养这样的单位,我们又如何来应对现在市场发展的这一现状?

吴卫星:这个问题分两面来看,一方面是从企业的角度,我在金融企业短期工作过的时间,就发现我们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现在在学校里,又发现其实我们学生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工作也是非常不容易。这个匹配是非常难的,所以现在我们学校从整个教学情况来看整个就业情况是不错的,但是我们时刻关注金融行业的发展。

从发展的未来来看,我们一般传统把金融分为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金融基本上是宏观金融,微观金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我们总的配置手段主要是计划手段。但是现在在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越来越起决定作用,这时候微观金融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在这个结构上面来说,我觉得宏观金融人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但是微观金融的人才需求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状态。现在来看,我们原来到各个企业去工作的学生是很少的,大多数是在金融机构。现在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到国有企业,甚至民营企业工作的这些学生是越来越多,但是总体来说可能还不超过10%,但是我们觉得未来的趋势是越来大的。所以从我们从学校来看,我们要逐渐加大对微观金融人才的培养,避免我们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和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两个不匹配的现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我们要注意的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们一再强调是量化,就是说我们现在传统的金融学量化的基础不是那么重视,但是现在来看不管是宏观金融领域,还是微观金融领域对量化的能力是非常重视的。我们金融工程,当然这个专业需要的量化的技术是非常高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货币经济学,还有商业银行管理、国际金融和公司金融,这些模块都不是和金融工程完全相同的模块,它们需要量化的基础也是越来越高,数据的分析能力、建模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都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希望学生真正在金融数学、数理金融这些领域,他要有所造诣。我们现在上课都请,比如说金融数学我们现在中科院的院士给我们的学生上课,让他们能够接触到金融数学这个学科领域最前沿的是什么样的,最基础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在量化分析方面争取达到全世界领先水平。这是我们第二个方面,要有量化方面的能力。

第三个方面我刚才也提过了,我们要和产业结合,我们金融学科不能够只是在金融这个领域内部玩儿,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各个产业,也就是我刚才说了我们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强,让我们的学生必须要懂产业、懂行业。

专业性人才培养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主持人:所以您刚才提到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主要以宏观的视角为主,现在我们越来越转向微观的视角,那您觉得往这方面侧重的专业性的人才,它的核心关键点在哪里呢?

吴卫星:我们原来可能更多是国家的视角来考虑问题,我们国家货币的发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国家要如何控制通货膨胀,国际金融要和国外打交道,我们的金融是怎么样子的,原来我们是考虑这些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肯定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去考虑,我们的企业未来的发展融资问题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现金流怎么样管理。从企业的视角来考虑问题,这是让学生更多来关注的。

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家庭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多,个人的财富积累也越来越多,原来我们的财富可能更多集中在国家和企业手里,现在这个财富可能很多是集中在普通老百姓的手里,这时候我们要为他们来考虑问题。其实在为这些家庭考虑问题的同时,也就解决我们自己人才培养的问题。

比如说现在消费金融是一个很高的领域,现在很多国外银行都抢占我们高净值客户,我们国内的这些金融机构怎么样来对待。还有我们老龄化,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的金融机构能不能帮助我们的老百姓来解决这些问题,帮助我们的学校理事会来解决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学校里面来考虑的问题,也需要引导学生向这方面来考虑。

也就是说,对微观金融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我们的老师再来给他们一些辅助,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微观金融领域里面有所作为。

主持人: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转方式、调结构已经越来越深入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我们金融人才的培养也开始在不断的去贴近市场化的发展。我想这都是非常好的一个良性的信号的显示。今天非常感谢吴院长给我们带来的分享,谢谢您!

吴卫星:谢谢!

主持人: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整理 龚霏菲 晨欢)

附:访谈视频网址:

http://edu.people.com.cn/GB/8216/52456/52457/391836/index.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