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记者 李芳 李悦)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唯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培养更多适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了解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记者特别采访了主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赵忠秀教授。
为什么改?——“再领风气之先”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点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强调“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作为拥有经、管、文、法、理等五大学科门类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面临怎样的形势?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赵忠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出了重大部署,其中,高等教育成为改革的焦点之一,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工作大局。面对十八大吹起的改革之风,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谁抓住机遇,进行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谁就能率先找到破解围绕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难题。虽然,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大学改革并不是一件易事,面对利益盘结,头绪繁多。但是,北大、清华和上海市教委主动请缨,成为教育部首批综合教育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我校在63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了4次大的跨越,而今面对国内外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学校又到了蓄势再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推进包括教育教学体制在内的综合教育改革,不被时代所抛弃,而是再领风气之先。
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63年历史的高校里,工龄教龄在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教职工不在少数,而我们培养的对象——学生,却是一茬又一茬的新面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巨大跨越,国际化、信息化和平等化成为新的特征。我校现在在校的学生已经从“90后”到了“00后”,信息时代烙印随处可见,微信、APP、电子商务等概念已为大多数学生所熟悉。昨天发生的事情今天一早就可能传遍校园。MOOC课程打破了学校、教师对课程和知识的封闭和垄断,翻转课堂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我校本科生参加国际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暑期学校的推进使得不出国留学覆盖全体本科生,等等,我们还要追问:大学究竟是什么?大学的灵魂和精神究竟何在?中国的UIBE应当有何作为?可以说,我校多年来形成的一些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体制与机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比如,在人才培养治理架构、人事激励制度、人才培养机制、教学资源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制约依然存在,如果不全面深化改革,不在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突破,就很难摆脱当前仍然相对封闭、粗放、资源投入型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将很难再有新的全面提升。
改革的切入点?——“主抓规范,依法治校”
记者:面对复杂的综合教育改革,如何找准改革的切入点?
赵忠秀:“主抓规范,依法治校”是我校这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高校改革随着高校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和高校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涌现,教育管理越来越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依法治校、依靠教育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加强管理就成为这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可以说,依照相关条例和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程度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甚至影响一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正因如此,教育部于2012年11月22日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对于人才培养的规范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学校办学活动应当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切实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注重教育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第二,要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等环节建立评估机制,建立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第三,要依据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制度,对学校内设机构开展或者参与经营性培训活动进行规范,保证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一点对于我校尤其重要。
第四,要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教师行为规则,坚决杜绝教师违反法定义务和国家规定,利用自身特定职权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上述这四个方面都是我校需要大力落实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抓规范也是我校2016年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内在要求。
改革的路径?——“因校制宜,注重制度创新”
记者: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必须要充分体现多样性,进行创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模式。抓规范是否意味着墨守成规?还是要在规范发展下探索创新思路?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是怎么设计的?
赵忠秀:针对我校目前教育管理的现状,学校在2014年7月通过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中已明确了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带动其他各项改革向前有序推进的火车头,而体制机制改革归结就是“制度创新”,在人才培养上的制度创新,重点是要打破原有的传统制度框架,探索构建鼓励创新、管理规范、分工负责的治理模式;重申人才培养是教师的第一责任的教师考核制度;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分配机制,保障教学投入力度;探索建立相互协调的学校和院系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心工作与后勤保障的关系等各方面关系的制度,使各办学要素有机统一、形成合力,形成一条体现我校特色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等。只有制度创新走在前面,才能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提高改革的效率。
在制度创新方面,还可以借鉴国际经验,体现我校国际化办学特色,比如,我校实施了多年的教学安排制度,在面对求索楼拆除后,在近三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破解教室资源紧缺的问题,可否考虑在中午加一个两学分的教学安排,以解决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化作息安排呢?其实国内的北京大学已经将开课时间从早上7点一直排到晚上9点,这在国外大学更是司空见惯,我校今后也应当将其常态化。还有,学生出国交换在学分互换、保研评优等方面是否能给予更多的灵活性和倾向性,以实现全校30%的本科生都有出国交流的机会。另外,在全校范围内深化按大类招生改革,全面推行双学位、主辅修制度,这样使很多同学纠结的转换专业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更有利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我们还需要颠覆一些传统的授课模式和考试方法。
改革的目标?——“以改革谋创新,以规范促发展”
记者:根据学校《关于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学校综合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最终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赵忠秀: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先培养“人”,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
“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倡导对“人”的培养,使之成为集知识、能力和个人情操于一体的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完整的人”,即倡导“全人教育”理念。再培养“才”,努力构建就业导向、读研导向和创业导向“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校本科生的毕业去向越来越多元化,就业和在国内外继续学习深造基本各占50%,而大学生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业案例呈现上升趋势,所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就要紧跟形势变化考虑这三方面的需求,为创新国家战略是实施培养合格人才。
总之,2014年起动的教育教学改革只是一个起点,如果我们把2014年称为我校教育改革的“元年”的话,那么,2015年将是我们实施改革方案的关键一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以迎接2016年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