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记者 李慧 晨欢 摄影 玉君)7月9日,在我校第三次人才强校工作会议上,金融学院院院长丁志杰、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分别介绍了本学院在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上的经验体会;教师代表、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李建培,教师代表、国际商学院教授郝旭光,教师代表、法学院教授石静霞,辅导员代表、保险学院辅导员李峰,青年行政工作人员代表、校长办公室缪琦先后作大会发言。
丁志杰:金融学院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
丁志杰院长介绍了金融学院的相关情况。他介绍说金融学院现有66名教职工,53名专职教师,13位行政教辅管理人员。目前,有27名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4项。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层次等都处于上升阶段。
丁志杰向与会代表分享了他对体制机制创新的理解。他认为,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制定合理的、有正确导向的规则,二是制定规则的目的是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创造环境使“人尽其才”。三是制定规则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动态调整”。金融学院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暨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教师是半自由职业;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要有长远眼光。
丁志杰介绍了金融学院在人才工作中的几点做法:一是量化考核和信息透明。以事实和数据说话。通过对过去5至10年教龄的教师工作量统计,学院将教学和科研量化,并与教师津贴与收入挂钩,让教师多劳多得。同时,从去年开始,学院对所有教师公布教学评价成果。二是立规矩。三年前,金融学院开始实行教授的达标评价机制,并配以奖惩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准备建立教师的职业档案,其中包括教师获得的各种奖励及每个学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四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投入力度,对青年教师的发展学院高度关注但不额外关照。五是充分发挥学院领导班子的作用。强调学院班子特别是院长的利益不能与民争利;学院班子必须是学术型的班子,要发挥学术模范带头作用;学院班子要坚持不跟风、不盲从。
丁志杰对我校的人才管理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提升教师、行政、教辅的服务意识,从而提升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和工作能动性。二是管理者应致力于解决激励问题,使中层干部的奉献转变为责任。
王立非: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 开创英语学院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介绍,英语学院按照“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管理建设为保障,以标志性成果为目标”的建设理念和总体思路,坚持以英语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为主体,适当发展留学生教育,全力实现博士生培养,努力实现从教学型学院向研究教学型学院的转变,以“注重教育质量、注重学术研究、注重应用特色、注重社会效益”的办学理念为指引,努力把英语学院建设成全国一流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教学和研究基地。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在人才引进工作上取得了显著进步,教师年龄与职称结构逐渐优化。学院的师资队伍在规模、质量和结构上,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为今后5年的学科建设和竞争,做好了储备和准备。
王立非将英语学院的人才工作经验归纳为:一是坚持以规划统领师资队伍建设,即坚持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二是坚持以学科建设吸引高层次人才。学院领导班子深刻意识到,一流的学科才能吸引一流人才、留住一流人才。近年来,学院始终抓住学科建设龙头不动摇,并取得了诸多成效。三是坚持以环境和真情留住人才。针对高层次人才个性鲜明的特点,如何创造宽松、和谐、开放、自由的软环境,让他们安心、顺心、舒心是学院工作的重要关键。在党政的密切配合下,学院内部形成了学术氛围浓厚的优良环境,5年来引进的41个博士无一流失。同时,学院还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创新激励人才,以学术平台用好人才,以人性化管理服务人才,以资金服务支持人才。
王立非指出,英语学院在人才工作上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如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的申报仍需努力,教师教学的任务繁重、师资短缺,高级别的国家重点重大科研项目没有突破,需加大高水平国际学术活动和发表,开源创收渠道还较为单一等。面对新形式、新挑战,王立非相信,全院师生有理由、有信心、有决心,通过不懈的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的外语师资队伍,为学校做出贡献。
李建培:师资人才与学生人才并重
教师代表、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李建培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霍英东基金会基础研究项目以及学校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等。她认为,大学的人才包括师资人才和学生人才,在人才培育中,应两者并重。
李建培指出,近年来我校在师资人才引进方面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的,也令人欣慰。但是在师资人才培育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研环境和工作环境还需改善,缺乏良好的科研梯队,缺乏有坚实学术建树、致力于带领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做科研的中坚力量。二是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科研时间相对较少。三是相关制度还不够明确。
李建培认为,在学生人才的培育中,应注重树立学生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正确态度。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发掘他们感兴趣的学科,并能够引导他们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那将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郝旭光:热情、专注、坚持和方法——关于科研的几点感悟
自1984年至今,教师代表、国际商学院教授郝旭光已经发表了近200篇论文,在会上,他分享了关于科研的几点感悟。一是学术氛围很重要。郝旭光说,商学院为科研提供了高层次的平台、积极向上和宽松的政策氛围、动力与压力并重的环境、学术优先的生产力标准,使自己得以充分挖掘潜能、发挥能力。二是个人要努力。在郝旭光看来,个人的热情、专注和坚持对科研至关重要。热情是内在激励,是科研的发动机;思想和行为的专注,可以使人取得一点进步;研究需要积累和沉淀,坚持显得尤为重要。三是正确的科研方法。郝旭光将自己的科研方法总结为“挖深井,滚雪球,追热点,守冷门,抓兴趣,扬优势,探边缘,寻前瞻、填空白”。
郝旭光认为,凡是有利于贸大美誉度的人,都是人才。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要不拘一格识人才、用人才。他对我校人才工作提出了建议:一是要考虑科研战略重点的转向。科研成果要强调从量的突破到质的飞跃。二是要考虑对重点人员包括青年教师、中年教师的激励。要考虑财富和资源的分配问题。要努力探索新的激励思路。三是要进行分类考核、多元化考核。四是要设计好聘任制度的实施。五是要关心85后年轻老师的职业适应。郝旭光建议教师们要关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要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要重视对学生论文的指导;要注意调整心态。郝旭光说,愿意和大家同仁一道,在未来10年,做贸大腾飞奇迹的分享者、参与者、建设者,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和学术生活。
石静霞:加强我校人才战略中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教师代表、法学院教授石静霞认为,近年来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创新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丰富经验,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我校应千方百计培养、吸引、用好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地发展。
石静霞为我校今后一段时期内,突出高端人才开发、突破创新团队建设、青年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研究平台的搭建提出几点思路:一是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战略抓手,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二是以学校的事业发展孕育和培养人才,用人才支撑我校的事业发展。三是靠感情抓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四是靠待遇抓人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与制度,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石静霞建议,应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前提下,设立专门机构对我校高层次人才进行合理科学的统筹管理。一是应将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放在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二是要将人才工作与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特别是要与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规划等紧密结合。切实做到谋划发展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规划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时考虑人才措施。三是在统筹管理的工作机制下,形成全校参与、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我校人才工作新格局。
李峰:修身立德,提升能力,努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作出贡献
辅导员代表、保险学院辅导员李峰先后获得过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筹办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表彰。他认为,辅导员队伍承担着引领学生思想,指导学生发展,维护学校稳定的使命。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李峰说,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学工部狠抓辅导员队伍学习培训和文化建设,积极鼓励辅导员积极参加挂职锻炼。良好的氛围,广阔的平台,激励着辅导员团队努力工作,争先创优。李峰体会到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在努力为选人、育人、用人营造良好的环境,化解复杂的矛盾,制定科学的政策。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只要愿意努力,甘于奉献,勤于学习,总能找到一方天地,把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双赢。
李峰认为,作为一名辅导员,应修身立德,提升能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作出新的贡献。首先,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一切工作都已学校的整体利益为重,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其次,辅导员应通过理论学习,认清形势和任务,找准努力方向,把握工作规律,掌握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性。
缪琦:加强我校青年群体的人才建设
青年行政工作人员代表、校长办公室综合主管缪琦谈到,“作为2001年两校合并之后的第一届本科生进校工作,贸大对我而言,不仅是培育我的母校,更是我发展的舞台,我的心与贸大紧密相连,我个人的发展也与贸大的发展休戚与共”。
立足青年群体,缪琦谈到了自己的三点想法:一是重学历,更重能力。面对个人发展和工作的需要,青年人不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更应重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缪琦希望,学校能够在行政岗位工作人员的评价上更多地关注大家的能力、成绩和贡献。二是重个人,更重集体。缪琦认为,面对学校的发展,青年人应在学校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寻找个人的价值和意义。缪琦也建议学校更多、更全面地照顾到青年行政人员对自身发展的诉求,从而鼓舞和激励青年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三是重利益,更重责任。缪琦认为,青年人努力改善物质条件的同时,更应在精神上永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近年来,学校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为青年人带来了温暖。缪琦表示,希望学校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特点、能力、愿望和潜力,搭建多维度复合型发展平台。而青年教师也愿意与学校一道,共担责任,共经风雨,共创美好未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