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青年教师发展论坛

[特稿] 戚依南:认真做教师 潜心搞科研

发布时间: 2011年05月05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记者 辛闻)戚依南现任我校国际商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2006年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现主要教授《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管理理论》等本科生、研究生与博士生课程,曾主持参与过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课题,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为我校青年教师中在高层次项目申报科研项目的先锋模范。

源于热爱,坚守理想从一而终

戚依南1994年考入天津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学习管理学的他深深热爱上了这门学科,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在天大继续深造,于1998年考入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在三年硕士学习生涯中,一次非常幸运的机会使戚依南跟随导师参与了国家863计划中的“计算机集成”项目,从此奠定了他在管理学这门学科中继续深造的基础。在硕士毕业之后,戚依南开始就业的思路转化为了考博士继续研究,于同年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五年博士生涯是戚依南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自此他的研究更加深入,并对运营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有了十分详细的研究,也使他成为了在这一领域的青年专家。也正是因为如此,博士毕业之后,让他坚定了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志向。

因材施教,开创教学新天地

在我校四年的教学生涯中,戚依南同时接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针对此,戚依南也坦言,“三种不同的学生水平不一、方法不一、思维模式不一,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定会对这三种学生区别对待,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对于本科生而言,由于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没有过多的接触,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尽量给他们讲清楚概念,并且十分细致地阐释这些概念的专业意义。“我们做教师的,对本科生最重要的,是要激发起他们对于这一学科的热爱,使他们产生兴趣,”戚依南如是说。研究生与博士生也要区别对待,使用截然不同的方法使他们明晰所学的内容。由于这两类学生已对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在课堂上戚依南倡导“开放式、互动式、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尽量让他们主动、自主地学习——给他们一个支点,自己去寻找更为广阔的空间。

戚依南表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己也会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现在的学生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在平时备课过程中,我也时刻注重教学资料的更新,想办法寻找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戚依南针对博士生的教学亦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由于人数少、教学方式自由,所以他认为针对博士生当采取小组讨论等模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注重科研,兼顾教学与科研

戚依南认为大学教师在大学中有两个职能,一是其科研职能,二是其社会职能。科研职能自然指的是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能力,而社会职能则是教师培养出的毕业生受社会欢迎程度以及教师本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这两项职能对于一位大学教师而言自是缺一不可,简单来说,这两项职能正显示了教师平时的教学以及科研能力。戚依南并不认为教学以及科研两项之间存在矛盾,只能是平时时间安排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冲突。戚依南说道,“平时我会尽量处理好两者,本学期我便把自己所有教授的课程安排在前半周,这样便会有半周的时间保证科研的时间。”在节假日,戚依南也会利用这些时间来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

把科研与教学两者之间结合,是戚依南一直追求的目标,并且他一直不认为这是一件难事。“科研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来便可以与教学联系在一起,这样也有助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戚依南每年都会有一两项重要科研成果公诸于世,为我校以及商学院赢得了学术荣誉。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戚依南副教授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着、奉献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相信,他一定会在管理学领域走的更远、飞的更高,并且在教学领域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