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UIBE新思想大讲堂”第六讲:国家预算的基本问题与我国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实践体系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30日 编辑: 张新云

校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4月24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UIBE新思想大讲堂”在求索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惠园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明教授主讲。他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的“全面深化改革”设计主题,以“国家预算的基本问题与我国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实践体系”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凯峰主持。

讲座伊始,李明教授强调,预算不仅是国家财政收支的计划,更是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预算,国家可以有效地规划和管理公共资源,确保各项政策顺利实施,同时也是对政府行为的一种有效监督和约束。建立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对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李明教授进一步阐释,国家预算不仅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分配与制衡,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决策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能够真正服务于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同时,国家预算的制定还需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还需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确保其合法性和权威性。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理解,李明教授分享了新中国第一份预算的案例。这份预算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新生政权稳定经济、恢复生产、保障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撑。它不仅体现了新中国的经济初貌,还展示了国家对于财政管理的初步探索,也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制度,为后续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明教授通过与经济学、政治学基本问题类比,指出预算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分配,其基本问题是稀缺预算资源的配置。边际分析、渐进预算理论等都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在我国预算管理中,申请数、预算数、调整数、执行数和决算数等数据,从不同阶段反映了预算资源的配置情况。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从功能、经济结构、空间、层级和群体结构等多个维度,洞察国家在预算资源配置上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导向。

在讲座的最后,李明教授详细阐述了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践体系。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到十九大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综合统筹,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持续安全”,改革目标不断演进。围绕这些目标,我国在综合统筹、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讲求绩效等方面采取了诸多举措,旨在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落实国家战略和政策部署。

李明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案例详实,既有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又紧密结合当今实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历程与现状。讲座结束后,现场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对国家预算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也提供了从财政视角观察国家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