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关工委供稿)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断坚定老少党员的理想信念,5月15日,我校关工委与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党委联合举办“老少共建”大讲堂活动,邀请中央党校兼职教授、党的隐蔽战线英雄刘光典烈士之子刘玉平来校作报告。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震华、副主任王桂林、副秘书长吴兴旺、“五老”报告团成员秦宣仁、参与老少共建活动的五个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和来自四个学院的五个学生党支部的老少党员150余人聆听报告。
刘玉平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隐藏战线多壮志,宝岛不归生不还”。他首先介绍了中共隐蔽战线的建设历史、卓越功绩和在台牺牲烈士事迹。接着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以父亲刘光典一生中四次选择为主线,生动地讲述了刘光典烈士“树立理想信念,坚定投身革命;实践理想信念,两赴龙潭虎穴;坚定理想信念,掘地为穴四年;恪守理想信念,英勇流血牺牲;筑牢理想信念,为党奋斗终生”等五个方面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刘玉平教授指出,父亲为了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将近一亿中国共产党人带动下,在先烈优秀品质激励下,十四亿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他勉励大家要继承先烈遗志,牢记初心使命,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刻苦学习,奋发有为,争做中国式现代化的栋梁之才!

报告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发人深省,尤其是讲到刘光典烈士壮烈牺牲时,刘教授声音哽咽,现场的师生党员们被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伟大精神所感动,无不眼含热泪。

报告结束后,黄震华副主任作总结讲话,对刘玉平教授来校做精彩报告表示感谢。他指出:刘光典的一生,是一曲用热血与信念谱写的青春壮歌,更是一堂直击灵魂的党课。从这位革命先辈身上,我们应该读懂“心有大我”的理想坐标,读懂“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忠诚担当,读懂“甘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品格。新施行的《烈士褒扬条例》特别强调,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刘光典烈士的事迹告诉我们,真正的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他那样,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此,他提出三点希望:1)筑牢信仰之基:把学习刘光典事迹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在“三会一课”和实践活动中深化对“两个确立”的认同。2)锤炼过硬本领:以“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为追求,在专业学习中勇攀高峰,用扎实学识回应时代之问。3)践行初心使命:立足校园,主动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到平凡的志愿活动中磨砺品格,让烈士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老少党员纷纷议论道,“刘教授的报告饱含深情,令人感动”,“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国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隐蔽战线的先烈们无名、无畏、无浊的高尚品格,值得大力学习和弘扬”,“在促进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中,我们年轻一代肩负重任,要为实现这个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