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快讯] 中国梦主题微电影作品展映暨颁奖大会举行

发布时间: 2013年12月30日 编辑:

我行动、我思考、我收获

中国梦主题微电影作品展映暨颁奖大会举行

校新闻网讯(记者 九月 湘宁 张宸 黄碧玉 摄影 玉君)1226日下午,“我行动•我思考•我收获”中国梦主题微电影作品展映暨颁奖大会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文君出席大会。思政部主任李景瑜、思政部直属支部书记梁凯音、教务处处长王丽娟、人力资源处处长郭敏、宣传部副部长李悦等参加展映及颁奖大会,并为8部获得优秀展映奖的小组代表颁奖。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学系主任李海英作了微电影活动小结。

学生在主题背板上签名

展映会主会场设在图书馆报告厅,宁远楼三层国际会议厅、大学生活动中心作为分会场同步转播。我校2013级全体本科生参加了会议。“中国梦主题微电影展映”既是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制作的生动的“中国梦”解说课,也是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最新成果。

图书馆会场座无虚席

思修课上,我们是主角

“中国梦主题微电影”活动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成果,是思修课全体学生参与的“微电影”创作比拼。“我行动,我思考,我收获”,对于所有参与其中的学生来说,思修课上,“我们是主角”。

微电影放映中

本次思修课大胆改革,实行“无纸化考试”,改变“一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微电影”活动将期末考核方式改为团队作业,以微视频方式展示团队学生对考核题目的理解和诠释,将团队作业完成时间延展至整个学期,并通过“开题报告”、“中期答辩”等环节随时对学生工作状况进行检查指导,以确保团队作业完成的质量。最后,通过“期末展示”形式对一学期以来的学生团队工作进行总评。

这也是一次重大的教学改革,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的“答题式”考试改变为“无纸化”考试,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入脑入心才是教学根本目的”的理念,全方位、深层次、长时段地组织学生参与到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当中去,真正实现“去试卷化”而“入头脑化”,“不再死记硬背、照书乱抄”而能“用心思考、亲身行动”从而达到“记忆深刻、终身难忘”的教学效果。

8部微电影,一个中国梦

经过两个半月的拍摄及评选,在全校216个小组的216部作品中,由各班级评委会和全体学生共同打分评选出了48部优秀微电影作品。本次展映的是从这48部影片中评选出的8部代表性作品。

“中国梦,贸大梦,我的梦”成了这一学期大家热议的话题。有位同学在微电影后记里写到:“在整个准备和拍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发生了改变,开始试着去思考一些东西,关于梦想,关于未来……”

8部微电影海报

8部精选的微电影先后展映:倦鸟小组拍摄的微电影《巢》、好乐队的《爱无限》、进击中的第六组的《梦的孩子》、筑梦工作室的微电影《筑梦》、九度青春小组拍摄的微电影《以梦为名》、V影之光带来的《因为有梦所以在一起》、高大上小分队拍摄的《梦想家》、V5小组带来的微电影《方向》等,向观众呈现了不同的少年梦想。

每个梦,都精彩

“这是一个亲情之梦,拨通那个最熟悉的号码,父母绽放幸福笑容的脸颊,就是身边中国梦最真实的图画。”指导教师文之峰点评微电影《巢》时这样说。远方的家却是最难舍的牵挂,无论飞的再高再远,在你的身后,总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准备迎接归巢的你,将疲惫的行囊卸下。《巢》用亲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师生。

“这是一个善心之梦,平凡的关爱之心,铸就了灵魂深处的美好。”指导教师童晋点评微电影《爱·无限》时说。由一个被抢包的事件引起的恶劣情绪的传递,最终主人公在环卫工人的温暖安慰下开始了正能量的爱心传递,也因此找回了自己被抢的包。设计巧妙的故事告诉我们善的传递不能停歇。

“这是一个信念之梦,寒灯书落,京城来信启迪梦的希望,相信未来就能到达心中殿堂。” 指导教师汝鲁恒点评《梦的孩子》。从学校送到山区的军训服也带来了上大学的梦,历尽艰难,最终他们在贸大相遇,双方都完成了自己对梦想的追寻。

《筑梦》的拍摄对象是贸大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传达了对外来务工劳动者的关爱,通过展示他们心中的梦想带来对中国梦更深的思考。“这是一个劳动之梦,一砖一瓦,堆砌宏愿万丈;钢筋水泥,撑起国家脊梁。”指导教师李孟一这样点评。

《以梦为名》以一个沉湎于网游的少年视角展开,妹妹的一句“哥哥,你的梦想是什么?”让叛逆消沉的他沉默良久。一个陌生同学不经意的一句“怎么还在睡啊,该醒醒了!”让他幡然醒悟。“这是一个践行之梦。梦,不只是要怀揣,更重要的是去做、去践行。只要认真面对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指导教师王宇航点评《以梦为名》时说。

“这是一个融合之梦,横跨太平洋的距离并不遥远,你的、我的、中国的、世界的……青春,留在惠园角落,梦想,追逐永不褪色。”指导教师梁伟点评《因为有梦,所以在一起》。这个浪漫而不失哲理,唯美却略带伤感的爱情故事,却让我们看到,坚守传统也可以走向世界,中国梦也是世界梦。

“这是一个感恩之梦,梦想带给我们坚定,亲情带给我们信心,爱就是一种无声的希冀。”指导教师高蕾点评《梦想家》。女孩的父亲在北京打工,逢年过节都不能回家,女孩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考入北京的大学,去找爸爸。求学路上来自城里同学的轻视与欺负,她只把辛酸的泪含在心里。当如愿以偿接到贸大录取通知书时,她也接到了最不幸的消息——她父亲早在10年前就因事故去世,这10年一直是父亲的工友假装父亲的口吻给她写信,守护她的梦想。感人的情节让在场观众唏嘘落泪。

“这是一个志向之梦,世上最为珍贵的东西,莫过于青春的自主权,请听,我们前进的声音!请看,我们敢于担当的肩!”指导教师杨熙对微电影《思修之声》进行点评。影片通过一个慈善基金会主席的访谈录,展示了他从高考前方向明确,走进大学开始懒散,无所事事,直到最后被山区孩子淳朴的眼神打动,开始为贫困儿童努力的故事。“我们有方向,中国就不会迷茫。”

主持人李海英及8位点评教师

精彩思政课?可以有!

一段段精彩的微电影,伴随着主创团队的心声和指导教师的独特点评,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和衷心的喝彩。

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学系主任李海英作为教师代表,在发言中,她用三个关键词“祝贺”创新”“团队”表达了此刻的感受。作为指导教师,亲眼见证了同学们的付出和成长;作为改革者,老师们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化改革的信心,大家共同创造了一个“精彩思政课?可以有!”的神奇传说;本次教学创新探索贯彻校领导关于思政课改革的指示精神,得到多个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思政部领导亲自指导下,我们以“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为改革理念,充分尊重90后青年学生“个性、自主、时尚”的群体特征,大胆地为爱做梦的年纪搭建一个勇敢追梦的平台。

216个小组,从与三个教学团队负责人整整开了两天“头脑风暴会”,把“微电影”这个空洞的概念,迅速构建成为贯穿整个学期、可具体操作的教学改革计划;到为了给同学们努力创造一个尽善尽美的梦想舞台,思政课的专兼职同事们披星戴月、疲惫奔忙。同学们通过团队协作拍摄微电影,终于领悟到:中国梦,不就是一个由13亿人组成的超级巨无霸的团队梦想吗?“少一个人的努力,中国梦就少一根支柱;一个青年失去梦想,中国梦就倒一根脊梁”。

“你们看过凌晨4点的贸大校园吗?”

从确定主题、分工、讨论剧本、编写脚本,到进行拍摄、安排演员、考察场地、后期制作,每一个步骤都凝聚了这群追梦少年的心血。学生代表张浩然在发言中简要回顾了拍摄过程,一句“你们看过凌晨4点的贸大校园吗?”道尽拍摄过程中的辛苦付出。贸大校园里,一个个团队通宵达旦,千百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在严肃认真地进行自己人生中第一部微电影的创作,将梦想的原料加入筑梦工厂,“短短的六分钟电影背后,是我们飘扬的梦想与制造,是我们难以言说的疲惫与艰辛。”

微电影《爱无限》创作团队好乐队组长张浩然

他用乔布斯的“完成一件美妙的事”总结这次拍摄历程。“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件美妙的事情。至于累不累,还重要吗?创造是件极其美妙的事情,它的魅力就在于你真的会全心投入进去,在它面前周遭一切都黯然失色了。而今天,我可以说,我们所拍摄的这部电影,这部凝结着智慧与心血的电影,就是创造。”

因为微电影,他们感受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蜕变,让自己发光发热。因为微电影,他们有了曾经一起奋斗过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友谊和回忆。因为微电影,他们看到了真实的社会,反省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同时,也感化着他人。“我真的感到非常幸运能来到贸大,能来到这个让梦想发芽的地方。”

在总结报告中,同学们用“宽口径”、“开放灵活”评价贸大的教育精神、用“积极、明智、有趣、创新、独特、点赞、有意义”评价微电影教学改革的成效。 微电影的主题是“中国梦,我的梦”,这群愿意为梦疯狂一次的十八九岁少年,用自己的镜头诠释了青春的含义,梦想的荣光。

展映环节结束,在热烈的掌声中,校党委副书记文君、教务处处长王丽娟、人力资源处处长郭敏、宣传部副部长李悦为获奖的8部作品主创人员颁发荣誉证书,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校党委副书记文君、思政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获奖学生合影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