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快讯] 我校举行2011年师德讲坛暨第三届青年教师拜师会

发布时间: 2011年09月30日 编辑: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我校举行2011年师德讲坛暨第三届青年教师拜师会

校新闻网讯(记者 湘宁 摄影 玉君 陈人康)929日下午13:30在诚信楼三层国际会议厅,我校举行2011年师德讲坛暨第三届青年教师拜师会。校党委书记王玲、副校长赵忠秀出席会议,学校相关部门领导、青年教师导师、各分工会主席,以及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了会议。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保障

王玲书记发表讲话。首先她对所有“结对子”的导师和青年教师表示祝贺。她说,校庆活动圆满结束,从刘延东国务委员视察、国际文化节、校庆庆典、校董会换届、文艺晚会、广场联欢等几个关键环节,以及校庆前期覆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凤凰卫视等20余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可以看出我校蓬勃发展之势。95所国内知名高校、25所国外大学校领导,20多位副部级以上嘉宾、校友来到我校参与校庆活动,很多人都问为什么这几年我校发展的这么快、这么好?

王玲书记深有感触的说,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得益于我校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水准决定了学校的水准,决定了学生的水准。今年我校自科、社科基金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说明了教师队伍的科研实力;研究生院的成立也是办学质量提高的标志。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要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一直重视人才建设,目前已经召开了两次人才强校会,两次青年教师发展论坛,为的就是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水平,激活潜质,出成果。现在看来举措是有成效的,今年申请的88项自科、社科基金,有70%的项目来自青年教师。5年前我校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今天我们要提出未来5年抓人才。通过全面调查了解影响制约教师发展动力的问题,提升每个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每个人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学校的整体水平就会大幅提升。

同时,王玲书记强调“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作为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师德。本次“结对子”的导师中有很多年轻人,都有教学、科研成果,德才兼备。经贸大学这种“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非常好,有利于团队建设,有利于互动,有利于教师发声。只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一定能推进我校早日建成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持续关注青年教师成长

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齐天翔主持会议。他谈到,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校领导一直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20102011年,在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我校举办了两届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影响颇深、成果显著、英才倍出。作为步入讲台不久和尚未步入讲台的青年教师,在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积累教学科研经验等方面,需要老教师的指导。自2009年开始,校工会和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每年举办青年教师拜师会,让新老教师“结对子”。在老教师的悉心指导、无私奉献下,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并开始在教学科研上崭露头角,拜师会为青年教师快速成材搭建了平台。

本次会议还公布了新一届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名单:丁隆、王明辉、王剑锋、汤碧、张石榴、苏号朋、邵鹏、陈志鸿、郑建明,王明辉担任主任,陈志鸿、郑建明分别担任副主任。

赵忠秀副校长宣读第三届拜师结对名单。来自全校各教学科研单位的46对新老教师结对。王玲书记与赵忠秀副校长向指导老师颁发荣誉证书,青年教师向指导教师献上鲜花,并合影留念。

春风化雨 以爱从教

大会是庆祝第二十七个教师节活动的一部分,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程是拜师仪式,后半程是师德宣讲。北京市师德标兵、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熊晓琳教授应邀做师德报告,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明辉主持。

熊晓琳教授说,热爱教师职业是做一个好老师的前提,关爱学生是对老师的内在要求。在课间要做到亦师亦友,真情互动;在日常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分享他们的幸福时刻。熊晓琳教授还举了几个例子,教导在场教师要关爱学生,真情相助。在教授专业的同时,不忘为学生做品德和人生的指导,寓教于乐,启迪人生。

关于教学心得,熊晓琳教授表示教师首先要全情投入,感动自己,真心、真懂、会教,才能让学生爱听、接受、践行。在教学内容上要从深度和广度拓展,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只有因材施教,创新方法,才能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教学模式。教授认为,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长、厚积勃发的过程。从教学实践寻找科研灵感,以科研成果提升教学水平。最后,教授深有感触的说:“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我们追求的幸福!”

熊晓琳教授以其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搞好师德建设、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她的报告博得了在场教师的热烈掌声。2011年师德讲坛暨第三届青年教师拜师会圆满结束。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