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2008年双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09年01月07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记者 海涛)2009年1月8日上午召开的我校第六届教代会暨第十三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上,陈准民校长作工作报告,题为《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扎实推进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

2008年工作的回顾

陈准民校长在回顾2008年工作时表示,2008年中国既举办了受到全世界喝彩的北京奥运会,也遭受了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困难明显增多。教育领域也受到了冲击,学校事业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教育部、北京市的关怀和领导下,顺应形势变化,以创新的精神,着力推进“十一五”规划的落实,通过新一轮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各项工作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陈准民校长从五个方面汇报学校 2008 年工作。

一、抓事业龙头,力争突破,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

《“十一五”学科与师资建设行动方案》制定完成。行动方案对《“十一五”学科与师资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各项目标进行了分解与量化,对各学科“十一五”期间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证,把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引进与培养规模分解到学院,对师资队伍建设、学术平台、开放型精英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资金投入的核算与论证,从而增强了学科规划的操作性,有利于将《“十一五”学科与师资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211工程”三期建设正式启动。按照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的总体要求,在“211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组织的领导下,我校高质量完成了《“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获得建设经费4700万元。我校“211工程”三期的建设原则为:学科校有,建设唯能;行政搭台,教授治学;重点建设,带动全面;鼓励交叉,团队优先;同行评审,质量为上。在此原则指导下,“211工程”三期建设健全了责任制,明确了法人组织、“211工程”办公室、项目建设委员会及主任、负责专项建设的职能部门的职责;制定了《“211工程”三期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年度建设经费做出了预算安排。经广泛动员,全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热情参与。“211工程”三期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也即将启动。

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北京市新一轮重点学科评选中,我校又成功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民商法学、世界经济二级学科,法与经济学交叉学科四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积极准备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申报工作。校党委十届五次全会后,立即开始了创新平台立项方案的起草,分管领导和写作班子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劳动。平台方案已于去年暑假完成并赢得了商务部的支持,最近几个月,学校又组织力量,对平台文件又做了进一步的凝练,争取进入2009年的建设名单。

积极准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一次学位点申报工作。学校为此次申报已经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遵循“实事求是,以申促建”的指导方针,一边继续加强建设,一边积极准备申报。

二、抓中心工作,突出质量,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2008年我校新增葡萄牙语、翻译和对外汉语3个本科专业,专业总数由31个增至34个。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共获得项目经费754万元;5个专业获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九;喜获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7部教材荣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设立实验室管理中心,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信息学院“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中心” 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鼓励教学团队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2008年我校3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其中英语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申报成功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5项;商学院“国际化工商管理类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获教育部批准立项;教务处获得“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先进教务处”称号。

研究生教育突出创新。完善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教学督导工作;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制定了《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规范》、《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试行办法》和《硕士论文抽检制度》;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硕博连读和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开始实施,2008年还申报成功北京市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项目。

留学生事业为新目标而奋斗。召开了全校留学生教育工作会议,调整并进一步细化了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近、中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我校从“留学生教育大校” 向“留学生教育强校”转变的新战略。在努力稳定规模的同时,适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升教育层次,提高教育质量,打造我校华留学生教育的品牌。

远程教育以优取胜。我校远程教育99%的网络课程实现了视频答疑,出版远程教育系列光盘达到151门,出版远程教育系列教材达到56门,在全国68家试点高校中居于领先位置;我校远程学生在北京市统一组织的学位英语考试中,通过率高出平均率12个百分点,位居北京地区18家试点高校前列。

生源和就业质量双高。2008年本科生招生 2011人,录取分比重点线平均高出77.4分,新增专业受到考生的欢迎;硕士研究生招生1173人,博士研究生招生92人;留学生人数超过2500人,其中学历生近1700人。2008届本科生(双学位)就业率为98.11%,研究生(含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9.19 %2008年我校就业指导中心被评为首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

2.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科研指导性作用加强。我校科研处被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授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二级管理单位”,这是我校首次获得此项授权。制定了《非实体性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积极鼓励院系搭建新的学术研究平台,2008年共批准成立了8个非实体性研究机构。

高层次科研课题立项创历史新高。2008年我校教师共获得纵向课题39项,横向课题61项。WTO研究院张汉林教授等人主持的“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研究”课题成功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8年我校共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经费1400多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2008年我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896篇;出版著作223部,其中专著64部。我校共有6项成果获得“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际商学院林汉川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喜获第三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金融学院青年教师吴卫星博士主持的课题荣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成为获得资助的5项经济学类项目之一。

科研基地建设成绩斐然。国家、北京市、学校三级基地建设体系已经形成,其中我校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地,作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顺利通过北京市社科办和北京市教委联合组织的验收,以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获得了优秀基地称号。

学术刊物和奖项影响力上升。“第十五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经过评委认真、公正的评审,获奖作品的数量比上届有所增加,获奖作品质量高,覆盖面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经贸学院教授孙华妤、许亦平的论文荣获本届“安奖”唯一一个优秀论文一等奖。

3.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拓展合作范围,提高交流层次。2008年,接待欧盟竞争专员、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等多位贵宾来校演讲,接待70余个国外大学或教育代表团组来访、洽谈合作,接待来自友好院校的学生600余人,长期聘用外国文教专家28位,举办(含承办)国际学术会议15次。新签、续签交流协议17个,承办了日本福山大学和希腊雅典经贸大学孔子学院项目。

积极派出教师和学生。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的签约院校,教师派出渠道增加。2008年,教师、研究人员出国访问、参加学术活动80余人;对外派出学生226人。

4.全力服务奥运

2500余名师生志愿者加入到了服务奥运的行列,服务于40多个场馆、70多个赛会服务点,取得了零失误、零事故、零投诉的佳绩,出色展现了对外经贸大学的风采。奥运期间,学校后勤保障热情周到,校园处处安全祥和,党校办、学生处、团委、工会、后勤、资产、财务、保卫等部门为平安奥运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抓关键领域,注重创新,人才强校战略新举措进一步落实

加大了优秀人才选拔和引进力度。为落实人才强校会议精神,参与制定了《专业技术岗位破格聘用实施细则(试行)》,修订了《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例》,为有突出学术成就教师的晋升创造了更好的制度环境。招聘引进教职人员60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获历史性突破。

岗位聘任工作圆满完成。工资套改工作完成后,岗位聘任工作成为2008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岗位设置方案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三个系列的实施细则,通过人事处的精心组织,各单位的大力配合,岗位聘任工作圆满完成。

加大了教授治学力度。制定了《院级教授委员会章程(试行)》,在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开展教授委员会试点工作。

深化了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了新的聘用制度。

四、抓保障体系,增收增效,办学实力再上新台阶

学校财务状况良好。学校创收总额又创新高,财务处、基建处、资产处等职能部门精诚合作,赢得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基建项目通过全程审计。

新图书馆投入使用。新图书馆于20086月竣工,图书馆的干部职工经过半年努力完成搬迁工作,20089月新馆向全校开放。

信息化校园建设继续推进。网络外语卫星电视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实现了师生在宿舍、办公室收看电视的愿望;提高了部分办公楼和部分功能网的网速;提高了邮件收发速度,减少了垃圾邮件;新生数据共享平台方便了新生数据操作。

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新成绩。继续加强供暖、供水、供电管理,新图书馆供暖制冷系统采用了水源热泵新技术,太阳能利用二期工程实施,节能增效再创佳绩。

实施出版社改制工作。出版社在生产经营、选题开发和图书营销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年底,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出版社开始实施改制工作,形成产权明晰、事企分开、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

学校办学实力增强。9年来,全日制学生人数从6,500人增长到12,000人;固定资产规模从2.5亿元增长到10亿元,资产总额从5亿元增长到18.6亿元。教职工总数从2000年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时的1590人减少到现在的1491人,专任教师的数量和层次提高,人员结构进一步合理,为学校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五、抓民生工程,凝聚力量,教职工生活进一步改善

增加教职工收入。在职教职工按照北京市的标准增补了2001年和2002年的物价补贴,离退休教职工增补了2001年和2002年的生活补贴。为在职管理人员增加了岗位津贴,为在职教师增加了课时津贴;在职教职工节日补助标准翻番;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和节日补助按类似幅度提高,医疗特困补助金增加。

缓解教职工住房困难。多管齐下缓解青年教职工购房困难,对汇忠公寓进行装修,用作新进教职工的宿舍;组织宣传两限房政策,审核青年教职工购买两限房申请25人;设立人才安居基金,为青年教师购房提供免息融资资助。继续发放教职工住房级差补贴,并制定了《农转人员住房补贴实施办法》,教职工住房补贴已基本发放完毕。《经济适用房汇新楼售房实施办法》获得教育部批复,售房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改善教职工居住环境。麦子店家属区供暖改造工程、芍药居家属区19号楼防漏雨工程、惠新里家属区高知楼防漏水工程、小石桥家属区平房“煤改电”工程,经多方协调终获解决。

解决教职工交通问题。取消班车,以特别补助的方式帮助教职工解决交通问题,保证了更多的教职工受惠,得到了大部分教职工的理解和欢迎。

对于2008年学校工作取得的成绩,陈准民校长代表学校向一贯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代表及全校师生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2009年工作的重点

陈准民校长表示,2009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重点,以调整优化配置资源为抓手,以申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一级学科博士点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开拓创新,奋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改善教职工待遇,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步伐。

1.全面扎实开展“211工程”三期建设。211工程”三期建设将全面展开,主要包括四个重点学科在内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2.抓住机遇申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经过2008年一年的努力,全校上下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对于提高学校学科建设水平的重大意义,已经对项目文件做了进一步凝练和修改,准备1月份就上报教育部。

3.全力准备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遵循“实事求是,以申促建”的指导方针,不能懈怠,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建设,力争通过本次申报实现我校学科建设新的突破,加快我校向研究教学型大学转变的步伐。

4.抓紧落实《“十一五”学科与师资建设行动方案》和人才强校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举措。学校计划投入近1亿元资金,用于师资队伍建设,表明了校领导“强校先强人” 的决心。相关工作2008年已经落实了一些,但要全部落实这些措施需要全校上下智慧、创新和顽强拼搏。

5.深化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导向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科学制定部门和岗位设置方案,实施分类管理,力争把有限资源优先配置到最关键、最重要的岗位上去。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变薪变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突出体现分配的激励和约束功能。

6.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清理全校各项规章制度,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7.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继续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并以此完善我校国际化办学战略。加强学校与政府涉外经济部门、涉外企业、跨国公司、国际机构和国外大学的联系,进一步稳固和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扩大师生参与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增加在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加学校在国际会议上的话语权,建设好一批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8.深化校内办学资源管理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公正、合理、高效的、以有偿使用为基础的资源配置制度。要努力通过改革,鼓励节约能源,纠正目前校内公共资源占有和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和浪费现象。

9.继续为师生多办实事。 继续改善教学、科研和办公条件。更新多媒体教室设备,对外语自学与研究中心实验室进行升级,对电视站设备和卫星站设备进行改造;继续实施信息化校园(二期)建设工程,建设数据管理中心和教学资源中心,购置更多更好的电子数据库;改造旧图书馆,启动科研楼建设,增加更多的办公室、网络教室和大中型教室。

继续提高教职工待遇。为创收能力强的单位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服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教职工的合理待遇。继续帮助青年教职工解决住房问题,使用好人才安居基金,为青年教职工购房融通资金;适当降低青年教职工周转房的租金,延长优惠年限。

继续改善就餐条件和校园环境。实施一食堂改造(一期)工程,建设教职工食堂;完成南大门及南围墙的改造工程,并以此为契机对各大门的功能整体进行规划,改善校园交通状况。

陈准民校长表示,2009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投身于学校改革的伟大实践,勇于创新,狠抓落实,我们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奋斗目标就一定会早日变成美好的现实!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