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记者 吴桐 摄影 沈佳)2018年4月19日14:00,“从慕课到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专题讲座在诚信楼102教室举行。讲座由清华大学电机系教研系列长聘教授于歆杰主讲,教务处副处长黄健青主持。张新民副校长、本科教学副院长、学系主任、通识教育委员会委员、MOOC课程建设教师及其他教学一线教师等九十余人参与本次活动。

讲座开始前,张新民副校长为通识教育教学委员会委员颁发证书、为2017年新进教师颁发教学培训合格证及微格教学展示评优奖品,并合影留念。


于歆杰教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从慕课的含义、优秀慕课的社会影响力、建设慕课过程中的关键细节等方面进行本次讲座。

在就慕课等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后,于歆杰教授以清华大学电路原理慕课为例,讲解优质慕课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建设慕课的关键细节。他指出,慕课的建设,一是明确“课程搬家”的基本理念,二是要掌握“分”与“和”的建设方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方式发生重大改变,长篇大论已经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不同于精品资源共享课(OCW)“课堂搬家”的模式,慕课采取“课程搬家”的模式以提高学习质量与效果。具体来讲,便是慕课建设的“分和之道”。“分”是拆分,即把教室里的大容量长课时讲授转化为慕课视频里的小容量短课时讲解,提高学习粘性和弹性;“和”是融合与配合,如运用幻灯片留白与手写入屏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习注意力,采用知识点讲解与习题解答嵌套的方式提高师生互动效果等。于歆杰教授还指出,环境在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在变化,新时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该是“魔客在磨课后插上慕课翅膀所形成的魔课”。
于歆杰教授还表示,慕课或许不需要人人都建,但基于慕课资源、SPOC平台的翻转课堂却和多数老师息息相关。他以清华老师开发的教学工具——雨课堂为例,图文并茂地讲解了“投稿”“弹幕”“预习/复习评语”等有代表性的学生端功能。他强调,要把微信“从敌人变成朋友”,让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抬头的利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与参与意识。通过雨课堂,学生能把想法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助力大班教学翻转课堂的实现。
于歆杰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语言风趣,其中涉及的如何建设慕课、如何利用慕课等教学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等内容,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都具有启发意义。
本次讲座由对外经贸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