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我校圆满完成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服务保障任务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20日 编辑: liyuqing

校新闻网讯(校团委供稿)丝路绵延,飞越千年。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行。为保障大会的顺利进行,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作为志愿者组牵头单位,共组织来自北京各高校的1400余名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我校39名志愿者自信担当,热情周到,专业高效,圆满完成各项志愿服务任务,受到上级部门和各方人士的认可。

显专业特色 汇青春力量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自首届起,我校志愿者就踊跃参与其中。我校高度重视高峰论坛的服务保障工作,自8月份暑假起进行了严肃紧张规范有序的志愿者选拔工作。按照思想政治素质、重要志愿服务经历、语言专业能力等条件开展面试选拔工作。最终,安排具有辅导员工作经验、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带队经验、具有语言优势的外语学院分团委书记张烨老师带队,由金融学院刘盼盼同学担任领队的共39名志愿者包括9名中共党员和9名预备党员)组成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语言能力突出、志愿服务经历丰富的志愿服务团队,参与到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我校充分发挥“经管+法律+多语种”的专业优势,此次志愿服务团队人员的语言技能覆盖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以及西班牙语五大语种,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我校志愿者分布在高峰论坛新闻中心的八个服务岗位,为论坛顺利开展提供了新闻宣传、技术服务、文字翻译等方面的重要支持,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778.5小时。 

守峰会岗位  显青春担当

“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我校志愿者各尽其责、通力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立体服务格局。在正式上岗前,志愿者们参与了岗位培训与适应训练,学习了专业技能、心理调整、规范礼仪等课程,为现场有条不紊的志愿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志愿者上岗期间,共计接待4000余名媒体记者,其中境外媒体记者超过1200人,平均每日解答50~100人次媒体相关咨询问题。各岗位志愿者各司其职,恪尽职守,用硬实力擦亮贸大志愿服务“金名片”。

党建强引领 关怀润心田

在39名志愿者中有中共党员9名、预备党员9名,论坛举办前夕,我校成立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重大活动临时党支部,由带队教师张烨担任党支部书记。服务期间,我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更好推动高峰论坛志愿服务。临时党支部全力带领同学们“立足专业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党建与志愿服务工作深度融合;党支部成员全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峰论坛的重要讲话和有关志愿服务的讲话精神,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为此次服务全力提供保障,为夜班志愿者购买保暖物品,为志愿服务生日的同学准备了一份“小惊喜”。在忙碌且充实的志愿服务工作之余,志愿者们结下深厚的友情,留下一同奋斗的宝贵记忆。

学习促发展 青春注活力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对外贸易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为己任,始终坚持和不断彰显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特色。学校众多学者和师生参与到“一带一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学校把此次志愿服务作为学校思政育人、实践育人、专业育人的重要途径,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对论坛的重要内容进行学习。

志愿者沈祥和谈道:“除了引导外,我还负责翻译外宾留言。两天时间里,五十余条留言传递到我手上,字字真情流露。有位来自肯尼亚蒙巴萨记者在留言中提到‘一带一路连接了人与人,带给世界繁荣’;还有一位记者给予‘一带一路’极高的评价,称赞其是‘the root of the world’(世界的根基)。我坚信,“一带一路”倡议未来一定能继续促进全球经济共同繁荣,青年一代也一定会乘此之风、大展宏图!”志愿者柴伟东分享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不同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汇聚于此。而语言作为沟通的基础,为各国人民互相了解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我们得以亲眼目睹世界的多彩。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很荣幸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将语言作为沟通的纽带,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志愿者张馨予分享道:我来自甘肃省兰州市,家乡的敦煌、张掖、武威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正是“一带一路”建设让我的家乡焕发出了新生机。而作为一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我了解到经贸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共建“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志愿者何欣然分享道:“我的岗位是引导参观交互式互动平台竖版展示屏。《通向繁荣之路》这一特别节目令包括我在内的观看者们都印象深刻、为之动容。能够参与到如此重大活动的服务当中,我感到无比荣幸。在未来,我希望能够带着这次志愿的经验与感动,继续前行,将志愿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志愿者苏越阳在支部手册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所在的岗位与自身专业——英语高度相关,主要负责与外方嘉宾进行电话沟通。当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解决了外方嘉宾一个又一个问题、当外媒在电话中向我们表达谢意时,我明白一切都是值得的!”

十年耕耘,久久为功。一带一路,正确之路,未来之路。贸大青年将继续传承“心有所向,处处志愿”的精神,扎根中国大地,胸怀全球视野,发出中国青年声音,讲好中国青春故事,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