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供稿)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并部署了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涉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
贸大智库“大家谈”是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策划推出的宣传专题板块,组织两院智库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和北京市重点、热点问题,开展政策解读、专题评论、案例剖析等,通过汇聚专家观点,传递智库声音,贡献贸大方案,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献策出力。自推出以来在校内外收到关注和良好反馈,本期为第三期。
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长、法学院陈卫东教授
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
当前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前进,逆全球化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冲击持续加大。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2023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要求,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比传统的经贸规则而言,自由化和便利化要求更高,涵盖领域更广。不仅涉及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还涉及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这与我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要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正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相关规则的要求与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重点问题契合度较高。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接开展试点,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率先与国际接轨,构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将为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积累有利条件。2023年6月和12月,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和《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结合相关自贸试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开放和改革举措,为推进我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助力。随着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工作的持续推进,我们将更有底气、更有信心、也具备更大的能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全面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国际经贸规则调整。
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周念利研究员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其中特别强调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涌现特性,人工智能已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场景驱动”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创新和产业增长的重要模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人工智能+”行动,势必会推进教育、医疗、金融、电信、专业服务等相关领域场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创新应用。“人工智能+”行动的顺利推进,一方面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算法、算力、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特别要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还需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做出积极、理性、务实的规范和治理。
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保险学院张冀教授
降低家庭经济风险,助力提振内需
家庭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一年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2023年围绕提振内需,延续优化了一批阶段性惠民政策,如出台支持汽车、家具、电子产品和旅游等消费政策,大宗消费稳步回升,生活服务消费加快恢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高于收入增长,显示居民未来预期持续看好。然而,尽管收入是提高家庭消费的基础性因素,但社会保障、收入结构等引发的经济风险也会影响家庭消费,因此降低家庭经济风险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提振内需。
降低居民经济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要加强收入的基础性作用,更需要从宏观层面制定长期战略规划,结合我国当前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和新发展理念,多维度、多手段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和兜底线民生保障建设,降低家庭经济风险,缩小家庭经济风险差异,从而提升家庭消费。
首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家庭收入,降低家庭经济风险。强化地区协调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就业。其次,优化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保制度的兜底性作用,降低家庭经济风险,提高家庭未来消费预期。缩小不同群体社会保障程度的差异。第三,精准化调整税收政策、优化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家庭经济风险差异。进一步扩大奢侈品征税范围,将家庭人口结构和家庭总收入纳入到税率制定中,通过税收减免提高生育率,以家庭总收入为计税基数,保护低收入家庭,从而降低家庭经济风险。最后,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家庭经济风险。优化收入结构,降低家庭对工资性收入的过度依赖,降低家庭经济风险,促进消费。
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法学院马其家教授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强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此,报告提出了很多政策措施,比如,一是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二是完善吸引外资政策,拓展制度型开放;三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四是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行政法规,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这些政策措施的施行将有利于推动我国进一步对标对标世界银行新营商环境评估框架、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优化我国营商环境,解决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对经营环境的诉求,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助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商学院张竹副教授
国家、地区、产业、企业齐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竞争力与影响力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23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2024年国家发展目标与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说明,其中,特别强调“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实现该目标,国家、地区、产业、企业将多维发力,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在国家层面,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将成为工作重点,中国将逐渐从最初的国际经济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全球问题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创新制度的供给者。在地区层面,各地方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与重塑,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作为重点工作方向,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公平发展提供保障。在产业层面,新能源、医药、绿色产业将成为“出海”热点与增长点,各种投资促进活动将进一步向精品化、专业化、规模化、成熟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层面,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平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将逐渐成为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领域的动能来源,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生物技术将成为中国企业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