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党校办供稿)5月17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联合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研究生全球胜任力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周莉、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郁云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院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瓦、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以及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参加并致辞和做专题报告,有关高校代表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贾文健主持开幕式。
黄宝印书记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此次会议时机特别好,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不断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同时,也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刚刚通过不到一个月之际,《学位法》第一条就鲜明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好《学位法》。
黄宝印谈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分类改革,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产教融合发展迅速,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推动中国各行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国际化的主力军。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政治不确定性增强的形势,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胜任力上,对全方位参与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胜任力上,对促进中国全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话语权提升的胜任力上。开展研究生全球胜任力教育是适应全面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化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是增强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与国际传播力的需要。在拥抱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在胜任国际市场开拓、国际营销渠道建设、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传播力提升等方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尚存不足。加快推动研究生全球胜任力教育方面,需要有更大的勇气,更新的理念,更有力的举措。
黄宝印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是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开放的战略目标,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优化学科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设高质量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培养出更多满足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和全球化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一是要坚持正确导向。全球胜任力人才必须是有理想有信念有情怀的人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加强理想信念情怀教育,增强青年人才的“四个自信”,将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身事业发展建设紧密结合。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精准调研,找到当前教育培养过程中影响研究生全球胜任力提升的痛点难点,系统协调,统筹发展全球胜任力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出创新培养机制的综合解决方案。三是要坚持应用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鼓励学生与授课教师参与到中外跨国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和政府部门开放创新实践中去,研究探索中国特色开放发展的优秀案例,推动国际化“订单式”培养。四是要坚持目标导向。紧扣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时代脉搏,加快研究完善高校人才国际化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数字+”的全球胜任力培养,将全球胜任力目标贯彻于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方法改进上,融入到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培育过程中。五是要坚持能力导向。创建国际化合作交流平台,强化海外交流,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技能与素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胜任全球化发展的能力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