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第十二届北京洪堡论坛 “首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高水平教育开放”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22日 编辑: 淏轩

校新闻网讯(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 供稿)2024年9月21日下午,第十二届北京洪堡论坛“首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高水平教育开放”主题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交流大厦二层报告厅成功举行。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承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院长黄宝印致开幕辞并主持专题报告环节。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大泉,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原公使衔参赞、第十届国家督学杨进,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贾文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李立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秦琳,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教授、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吕安迪(Andreas Löschel),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李小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副院长张海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治理研究院黄海刚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卢福永副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受邀发言。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副校长拉芙拉·卡潘娜(Raffaella Campaner)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卢婉怡线上致辞。北京市教委国际处处长董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国际合作交流处、发展规划处、国际中文教育(商务)实践与研究基地、政府管理学院和国际学院的领导、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师生出席论坛。

黄宝印书记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战略擘画,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就教育强国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举办的首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高水平教育开放论坛,旨在通过境内外嘉宾就高水平教育开放进行交流探讨,分享思想和观点,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贡献力量。高水平教育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这既是我国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力图研究探讨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产生背景、演变规律、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服务高水平教育开放,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我校“外”字特色突出,仅以2023年为例,先后有90个境外高校、国际组织等代表团,共计500人次来我校访问交流,国际交流合作非常活跃。开放型世界经济是我校重点建设一流学科,也是全国唯一以此为建设重点的学科群,依托开放型世界经济优势学科,研究推进教育高水平开放具有非常好的基础和条件。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正进入更高的阶段,高校应在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大格局下,更主动,更积极,发挥更大作用,助力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设,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杨进大使在专题报告中指出了国际教育发展和研究中的若干重要议题,包括未来人才发展最需要的十种核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技术素养、好奇心和终身学习、韧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系统思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动力和自我认知、才能管理、服务导向和顾客服务能力。并在如何发展高层次思考能力、教学方法革新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革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贾文键校长以“新时代,新发展,国际化战略新思考 BFSU CREATE”为题作专题报告。他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高校战略规划更需加强国际化部署。他详细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四目标+六计划”,即:“大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升学者的全球竞争力,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全力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全面提升学校的全球影响力”和“全球伙伴计划、全球声誉计划、全球师资计划、全球学术计划、全球英才计划和校园全球化保障计划”的全球战略理念。

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教授通过视频致辞。他系统梳理了当今世界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挑战,为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仍能够看到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育对外开放、绿色经济、可持续与平等的增长路径等议题感到喜悦,并认为高水平的教育开放有助于缓解这些经济社会问题。

拉芙拉·卡潘娜(Raffaella Campaner)女士就“高校开展高水平教育交流与合作”展开视频致辞。她认为,要开展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工作,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掘两者之间的互补优势,让科学研究产生的成果和学位教育项目的内容相互补充。她同时强调,实现高水平教育开放需要注重学科交叉,同时还需运用新技术助力教育创新,增强学生在教学创新中的参与度。

卢婉怡女士在视频致辞中详细分享了如何使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使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师生能够跨越空间与时间,通过在线技术参与合作教学,利用科技力量推动不同地区高校间的国际化协作。

吕安迪(Andreas Löschel)教授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展开详细解读并就能源领域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展望。

主旨报告环节由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曲一帆研究员主持,王大泉主任、于长学主任、李立国教授和秦琳副所长依次发言。

王大泉主任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而对教育开放而言,留学具有标志性意义。留学教育为我们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成为了丰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助力人才多元成长的重要的渠道,也是培养引进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有质量、可信任、保安全是留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于长学主任指出,人文交流是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是推动夯实国家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推动高水平教育开放需要更好地发挥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示范引领作用,需要主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需要筑牢师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李立国教授指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聚发展是当前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大会专门提出三个基本属性之一的“战略性”,实际上就是强调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相配合,促进和推动创新连、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他论证了中国产业链出海对高校海外办学的推动作用,并对海外办学过程中产生的“独立办学还是合作办学、公立还是私立、营利还是非营利、办学层次和类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秦琳教授从变局与破局两方面指出了新形势下教育对外开放的挑战与应对,并提出要面向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强化建构国际科研合作价值取向;根据功能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节点与网格结构解决不同发展阶段和关注点之下不同需求;更好地探索在地国际化的新模式,更好地利用数字赋能,并更好地建设国际教育高地和枢纽。

交流发言环节由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周禹彤主持。李小萌处长、张海森副院长、黄海刚研究员和卢福永副研究员依次发言。李小萌处长介绍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合作交流相关情况,指出从建校伊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具有国际合作交流的基因,在高水平教育开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要持续发挥优势。张海森副院长介绍了我国新时期教育援外工作,即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不同角色变化的思考。他通过总结德国、日本和美国的援外工作开展情况,为我国教育援外工作提供借鉴。黄海刚研究员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中心”的相互支撑及赋能机制。她指出,教育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先导。教育对科技、经济具有强大的支撑力和支撑作用,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大中心一体建设,尤其要发挥教育体系赋能人才中心和科技中心的能力。卢福永副研究员从制度型开放与教育对外开放的一致性角度出发,探讨了制度型开放与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同步推进作用,并对未来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和预判。

通过本次论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嘉宾分享了教育对外开放领域的措施和经验,并讨论了如何在当前国际背景下通过教育合作与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相互融通与结合,从而进一步将高水平教育开放落到实处,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了对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内涵、规律、路径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