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新闻快讯

2024年公共管理青年学者国际发表能力提升工作坊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3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政府管理学院供稿)为挖掘、激励并培育新一代青年学者,提升其国际学术发表能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美国公共行政学会(ASPA)中国公共行政分会(SCPA)以及《国际公共行政学报》(IJPA),于2024年12月20日举办“公共管理青年学者国际发表能力提升工作坊”。

本次工作坊邀请挪威奥斯陆大学政治学系Tom Christensen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马亮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思丞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甘甜助理教授、王程伟助理教授等在公共管理与政策领域有丰富发表经验的学者和期刊编辑,与参会者分享公共管理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的要求与经验,为参会者提供专业的论文点评与指导。

本次工作坊围绕“数字政府建设”“平台治理与效能”“公共服务与治理绩效”“社会治理”四大主题展开,来自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十余位青年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旁听,现场讨论热烈、气氛活跃。

12月20日上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斌研究员主持开幕式。院长李明教授致开幕辞,向与会专家及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以学院50周年院庆为契机,全面介绍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成果。Christensen教授就如何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进行了精彩分享,着重强调了理论框架、结构设计和分析方法在国际学术发表中的重要性。马亮教授围绕工作坊成立的初衷,从“讲好中国故事”“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及人工智能在学术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寄予了殷切期望。

在各主题论坛中,青年学者们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展开了精彩纷呈的汇报。在“数字政府建设”论主题论坛,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刘璐汇报了其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Making Digital Co-Production Work: How Street-Level Bureaucrats’ Digital Capacity Influences Citizen Engagement?”。该研究探讨了基层官员的数字能力如何影响公民参与数字合供,揭示了政策执行者对公民合供行为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通过强化基层官员能力来推动协作式社区治理的实践意义。

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李姝婷博士生报告了其与合作者的最新论文“When AI Becomes a “Public Servant”: 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Digital Employee Function Types on Government Trust”。报告探讨了数字员工类型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机制,揭示其在专业性与情感互动之间的平衡对提升公众信任的重要作用,并为政府优化数字员工设计提供了实践指导。

来自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保瑞博士生汇报了其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Fingertip Formalism: How Digital Red Tape Influences Grassroots Civil Servants’ Innovation in Digitalized Public Organizations?”。该研究揭示了数字化公共组织中“指尖形式主义”通过工作倦怠抑制公务员创新工作行为的过程,拓展了数字化情境下规则形式化对创新的影响研究。

在“平台治理与效能”论坛,来自北京市委党校的孙逍讲师报告了其与合作者的最新论文“How does public and private regulation interact in platform governance? Insights from E-commerce regulation over 20 years in China”。该研究以淘宝为例,揭示了2003至2023年间公共部门与平台企业在治理中的互动演变,提出敏捷治理视角下的理论框架,为理解平台治理中公私规制的动态互动提供了新视角。

来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袁彦鹏讲师汇报了其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What makes online charity crowdfunding effective?--Single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charitable triad theory explanation”。该研究以嘉学互助平台为案例,探讨情感治理如何通过影响互联网慈善众筹中的三元关系,实现有效捐赠的完整过程,为深化互联网慈善捐赠情感交互模式的理解及平台可持续运营机制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在12月20日下午的“公共服务与治理绩效”主题论坛,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张立宇汇报了其与合作者共同开展的研究“Marginal Innovation under Multiple Institutional Logics: A Historical Case Stud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dministrative Service Center in China”。该研究基于制度逻辑和“硬核-保护带”理论,提出“边缘式创新”概念,分析中国行政服务中心在市场、政治和官僚制三种制度逻辑交互作用下推动公共部门改革与创新的机制。

来自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后叶紫蒙以“Civil Servants' Willingness to Handle Errors in Local Government”为题进行了汇报,通过在中国山东省16个城市的1138名公务员中进行2×2被试间实验,探究了不同的问责来源(外部检查与内部自查)和问责导向(惩罚性与支持性)如何影响公务员的错误处理行为。研究发现问责来源和导向显著影响公务员错误处理行为,惩罚性问责促进报告但抑制纠正,外部问责减少报告,组织承诺调节问责与报告关系,为公共部门错误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在“社会治理”主题论坛,来自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的徐晓宇博士生汇报其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How Does Social Suppor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provis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Compulsory Education”。该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分析了社会支持对基础教育服务质量的影响,揭示了多主体协同作用的阈值效应,并开发了评估基础教育质量的通用框架,为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来自中南大学的罗文华博士生报告了其与合作者的最新论文“A Mixed Methods Research of Process and Outcomes of Chinese Urban Homeowners' Committee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Governance”。论文探讨了城市业主委员会在中国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以程序化扎根构建了理论框架,并通过情境实验分析其权力转移机制对业主自组织意愿的影响,揭示了过程复杂性与结果多样性。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苏浩博士生报告了其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Can rural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guarantee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poverty recurrence among rural households?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研究通过PSM-DID方法评估农村低保对返贫风险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与异质性,为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防止返贫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实践启示。

评审专家们从行文结构、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细节等方面对参会论文进行了深入点评,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参会者们积极回应,与评审专家就反馈意见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互动讨论,共同探讨优化论文的路径。

在论坛尾声,Tom Christensen教授和马亮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们高度赞扬了青年学者们展现的学术热情和研究成果,并表达了殷切期望。两位教授鼓励青年学者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优化论文结构,明确投稿目标,加强团队合作,并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克服困难、持续前进。

此次论坛反响热烈,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参会者们纷纷表示,通过论坛,他们不仅对论文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深入学习了论文发表的关键要点。此外,论坛为青年学者们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平台,让他们能够与志同道合的同行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这对他们迈向国际学术舞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论坛圆满落幕,我们期待青年学者们能将此次论坛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届公共管理青年学者工作坊的到来,届时将有更多学术火花在此碰撞,照亮公共管理学科的未来。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