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2018专题报道 > 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大讲堂 > 正文

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大讲堂

大讲堂|林桂军教授讲述对外开放40年成功动力与里程碑事件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30日 编辑: liyuqing

新时代对外开放大讲堂第八讲:

林桂军教授讲述对外开放40年成功的动力与里程碑事件

新闻网讯 记者 申李洁 摄影 雨晴11月29日下午,由我校和市委讲师团联合推出的“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大讲堂”第八讲——“对外开放40年成功的动力与里程碑事件诚信楼三层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市对外开放执行院长林桂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为到场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林桂军教授围绕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主题,从旧体制的特征入手,通过讲述出口增长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的里程碑事件以及对外开放的矛盾特征,分析了中国经济四十年来的发展,层层深入,细致严谨。

林桂军教授巧妙地结合“热力学第二定律”,运用事例中的数据对比,讲述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当谈到外贸体制改革的目的时,林桂军教授解释:最初的改革主要是为了增加外汇,如此才能扩大进口满足国内的商品需求。他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例,讲述了我国因外汇短缺而艰难筹措进口粮食资金的窘境,以此说明外汇在国民经济危机时期的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林桂军教授指出,在旧体制下,本来作为外贸三大支柱的外贸计划、外贸垄断和外贸财务集中管理成为了压抑出口的要素,因此导致经济贸易发展速度缓慢。

40年来中国出口取得的奇迹式增长应当归功于改革开放。林桂军教授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对今天依旧有着深刻的影响指导作用,改革开放要围绕简政放权,以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为风向标。林桂军教授介绍了实现出口奇迹式增长的主要动力,提到了国际市场需求因素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指出外商投资企业是增长的主要动力,全球价值链则是创新。同时,随着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及中国加工贸易逐步克服出口障碍,我国的经济出口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林桂军教授在讲座中细致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八个里程碑事件。第一1979年开始建立的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了引进外资的进程,鼓励“三来一补”业务的发展对扩大开放有重要作用。第二,1984年进行沿海开放,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来华开展业务。第三,随着全球价值链在亚洲的快速发展,我国在1988年召开沿海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确定了“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第四,1991年遵照国际惯例取消出口补贴,外贸企业基本实现自负盈亏。在随后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意味着旧外贸体制的三个支柱之一——高度集中的财务体制退出历史舞台。第五,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南巡讲话使市场经济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南巡讲话促使外资引进登上新的台阶,意味着旧外贸体制的第二个支柱——外贸计划落下帷幕。第六,我国在1994年施行外汇体制改革,将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取消外汇调剂市场使我国在时隔70年后出口额世界占比再次回到1925年2.3%的历史最高水平。第七,我国在1996年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义务,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第八,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承诺三年内取消外贸经营权的审批,该举措标志着旧外贸体制最后一个支柱——外贸垄断被彻底打破。至此,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数个里程碑的见证下实现了高速发展,快速进步。

林桂军教授介绍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意义,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他指出,“入世”意味着更高标准唯有在这种高质量体制下促生的、具有更高水平的企业和产品才能承担起提高生产力、实现经济转型的改革重任。

林桂军教授结合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开放一体化、国内政策自主权和国际市场间的三元困境,为大家思考改革开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我国经济形势的细致解读,指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争取国际市场是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

讲座最后,林桂军教授表达了对贸大学子肩负起历史使命,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大业的殷切期盼。回顾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发展,林桂军教授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一个发展契机。我们目前正处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面对中国熊熊燃烧的崛起希望,我们要以包容的方式、开放的姿态稳步向前,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经验,延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路,在经济建设和祖国复兴的道路上继续向前。

我校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后、希腊留学生海尔在全程认真听完林桂军教授授课后,向记者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来华多年,目睹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感受到中国老百姓日新月异的生活。听了林教授的讲座,我对改革开放这一创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林教授对于旧体制的介绍,让我理解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加入WTO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让中国更快融入国际经济社会,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也拥有了更大话语权。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还会带动沿线其他国家共同开放,促进世界互通互融。

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小锋主持大讲堂活动,并做精彩总结。他表示,林桂军教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细致解读了改革开放历程,以超高的学术素养和独到的见解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演讲。他希望贸大学子高标准形成一种常态注入文化,夯实基础,在未来建设祖国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附:学生反响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2018级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生熊正非:“当时食堂最便宜的菜5分钱,一个月生活费20块钱,75%用在食堂吃饭。”林桂军教授从40年前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求学的经历讲起,生动展示了对外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简要分析了旧体制的特征。林教授对开放40年五大发展动力和10个里程碑事件的梳理和讲解,为我们看待对外开放历程提供了更深刻的角度和更清晰的逻辑。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2016级国际税收专业本科生李梓轩:林教授从对外开放前的旧体制出发,讲述了开放的必要性,不仅行动上要开放,思想上更要开放。1978年的外贸体制改革,解决了当时外汇短缺的困境,还能够节约资源,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而新时代的对外开放,我国需要以自身开放来引领和促进世界各国的相互开放、共同开放。

研究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学员法学院2018级研究生唐萍: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严峻,面对着开放、国内政策自主权以及国际市场的三元困境,作为研究生,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充实理论知识,提升自身学术修养,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分析困境、解决问题时,在多元中寻找突破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研究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学员保险学院2018级研究生王靖舒:如今新时代的中国处在对外开放的最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担起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国际交流素养,不断在各方面武装自己,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公管学院2017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于一璇:竞争才会有动力,自主才能进步。外贸体制的不断改革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一个过程,我们要在开放和自主权之间维持适当的平衡,既要“入世”,又要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要以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为主,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和国际局势,找准自己方向和定位,做出及时和正确的选择。

金融学院2017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程逸频:中国改革开放40取得的成就是那个落后的年代胸怀大志的一群人开创的,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筑牢了中华民族的保护墙。这激励着我们贸大学子要向前辈们学习,怀揣勇气、求知进取的心和远大理想,在实践中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