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2020专题报道 > 2020教师节专题 > 正文

2020教师节专题

教学标兵赵崔莉:把创新带入思政课堂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14日 编辑: liyuqing

编者按】万里春风催桃李,一腔心血育新人。好的教师才能带来好的教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流的教育水平,得益于这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疫情肆虐的特殊年月里,惠园教师们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责任彰显党员本色,用大爱诠释师德风范。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分享一批惠园优秀教师的动人故事。他们是惠园园丁的优秀代表,是广大教师群体的鲜明缩影,他们立德树人的典型事迹彰显了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

教学标兵赵崔莉:把创新带入思政课堂

记者 李泽辰

赵崔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从教15年,带领“史纲”课的学生在国家级大赛中斩获三等奖。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得2019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一等奖;2020年,赵崔莉带队参加北京市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论文征文比赛,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的荣誉称号。同时,近些年来赵崔莉在学术研究上也孜孜不倦,出版了三部独著、四部合著,发表权威及核心期刊论文近二十篇。在校内,赵崔莉所讲授的史纲课程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课程,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美誉度。

创新驱动,拓展教学深度

乔布斯说过:“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赵崔莉所教授的思政课程在创新上有着和其他课程不同的难度,因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大幅的变化。怎样让不同时代不同思想的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接受这样的一门课程才是问题的关键。赵崔莉认为:“时代的变化,导致思政课程的受众年轻化,而当前的社会背景也是信息化、国际化的,因此作为带有历史学科性质的思政课,创新就很有必要。”疫情期间,云端授课虽然为思政课程带来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在此期间,赵崔莉的思政课程采取“线上慕课+小组腾讯读书会+班级微信群推文+tas讨论+期末学术论文”的方式,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有机延展,展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立体化教学。期间,赵崔莉在班级中积极开展线上读书报告会,以十本学界经典力作为深厚依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方交流观点、碰撞思想的平台。为了将近现代历史更加立体多维地呈现给学子们,赵崔莉以班级微信群为载体,分享相关的书评书讯、学术论文,开展研讨交流活动,使历史的风光在字里行间漫卷,并通过记录笔记和推文笔记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富有新意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深度研读近现代史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完成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价值、提升能力的育人目标,大幅度提升了课程的时效性和教学质量。

此外,赵崔莉还在课程的学术性上进行了创新。教学有章,教法无常。作为教授思政课程的老师,赵崔莉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籍和学术专著,使学生在学术上得到更深刻的启发,同时还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前往一些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开展社会实践,积极发掘和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轨迹。赵崔莉说:“学生自觉的把课上学习的知识和内心中的信仰与目标相结合,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历史的熏陶,这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赵崔莉还热衷于追踪学术热点,把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和最新的学术成果带进课堂,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和老师一个新颖的视角,展示历史的丰富性和内涵,最终落脚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除了教学手段上的创新,赵崔莉的身影也一直出现在教学理念的创新过程中。她在担任史纲课程教学任务的十几年中,不断坚持创新理念,积极进行核心通识课、常规项目、教改项目、金课工程等项目的申报和建设,既为思政课的教改奠定了更加扎实的人文基石,又完成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同时她还积极申报高级别的教学项目,如参与了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项目史纲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这些项目都对我校学科体系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推动了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进步。同时赵崔莉入选了2017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自助计划”,并获得2018年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视角独特,多元化解析历史

赵崔莉在研究“明清以来女性社会生活”这一课题上取得了很多成果。对于为什么会选择这一命题进行研究,赵崔莉解释说:“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中,女性普遍受到道德、礼教的束缚,生活非常压抑,我想要回到历史场景中,体验她们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赵崔莉认为男权社会下男性文人对于女性的评价存在不客观的现象,应该从女性自身的生命历程和生活情况出发,并且需要结合文化学、心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门学科共同深化研究。而多学科的综合探究,也进一步丰富了史纲课程的教学角度,为学生打开了不一样的思路。

在赵崔莉看来,女性在主流历史中一直是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角色。因此,如果可以复原她们的声音,甚至说出她们未及表达的内心情感,这对于重现历史的真相以及重新考量女性价值有着深远的意义。此外,这还会推动更多当代人加大对于女性群体的关注,有助于减少社会上性别歧视、缓和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近几年,赵崔莉参加的有关学术活动中,还着重留意了女性与文化、女性与民族、女性与宗教等问题,体察女性在激荡的时代变迁洪流中的感受及其诉求,乐于为女性发声。赵崔莉在《中国妇女报》撰文《将男女平等理念融入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可谓是在性别研究和思政教育相结合上小试其锋。

除了以女性视角入手历史研究,赵崔莉还积极在课堂中以其他视角入手历史的研究。比如利用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同学们探寻历史本真的兴趣,以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又比如文化视角,在课堂中穿插对我国文化的传承、文化的认同方面的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国情的认识,增强他们对于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交流借鉴,集中外之长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我校史纲课开设之前,赵崔莉就积极参与教育部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并前往延安参加现场教学,积极筹备课程。此后十余年,她更是多次参加了“北京市教育工委史纲学会的暑期备课会”、“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会”等众多高校的教学研讨会。在此期间,赵崔莉在交流研讨中虚心学习、切磋技艺,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汲取学术界最新成果,聆听他人的最新解读。比如疫情期间,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收看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组织的专家们对疫情的分析和抗疫精神的讲解,这都使赵崔莉对于史纲课的时代性与教学创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国际方面,因为思政课的独特性,再加之意识形态间的差异,对于这门课程的交流是困难的。但赵崔莉另辟蹊径,她指出:“文化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无论是我们对于外国文化的关注,还是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欣赏,以文化打开交流的大门,能让更多外国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千年魅力,也能一定程度上消除文化带来的差异,促进民心相通。”就如疫情期间,一位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唐灵灵给赵崔莉发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信中表达了对于老师辛勤教学的感谢和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刻体会。

在赵崔莉看来,交流的对象是没有边界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是学生还是同行;交流的内容也是没有屏障的,无论思政课还是人文通识课。在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出文化的自信,这能够对青年学生起到文化认同、价值引领、信仰塑造、人生引航的作用,从而坚定学子们前行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毅力,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心和报国之志。这才是思政课能给学生带来的最大收获。

方寸之间见乾坤,史观天下明大义。上好思政课,做立德树人的践行者,担当起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或许是作为思政课老师的赵崔莉最美的期待。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