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家书,悟红色精神
北京高校大学生记者团读书节暨《红色家书》读书会在贸大举行
校新闻网讯(记者 梁子强 摄影 王海轩)2021年4月22日上午10点,北京高校大学生记者团读书节暨《红色家书:纸上的纪录片》读书会在我校行政楼1004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高校新闻传播研究会主办,研究会秘书处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承办。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张树辉,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小锋,《红色家书:纸上的纪录片》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师陈学晶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16所高校的代表记者参加会议。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播电视中心李祖琪同学主持。
张树辉代表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向本次读书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他结合自己品读、代表研究会向读者推荐这本《红色家书》的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体会和感悟。他指出:本次活动旨在向同学们推荐红色书籍,促进当代青年学子精神的洗礼和升华,我们应当从百年前的与我们几乎同龄的仁人志士的革命实践中汲取有益思想和前行动力,要在阅读品读诵读中获得精神基因,深刻思考当代青年如何葆有家国情怀,如何将个人的成就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有机统一。他强调,希望通过今天在座的校园学生记者的示范,类似的活动能够在各高校陆续开展,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影响更多的青年学生,让红色读物有时代感、有粉丝、有流量。
随后,陈学晶分享了关于《红色家书:纸上的纪录片》的创作感悟。她说道:“本书的初衷,就是通过真实的历史记忆,展示一代革命者发挥才学、认识时代并投入时代的成长足迹。”陈学晶提出三个问题,即:如何发掘自身的才性?如何理解时代大势?如何排除干扰,把自身的才信变为实践,活出酣畅淋漓的人生,并帮助到社会、国家?并在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深情——理想信念;才华——自我成长;潮流——时代大势。对于“深情”,陈学晶结合冷少农的家书,阐释了他了解普通人的价值观但又具有社会理想的一面;对于“才华”,陈雪晶用彭雪枫来举例说明,彭雪枫的“相互帮助,相互教育,相互鼓励”,就是互相促进成长,并把自己的才华融入历史之中;至于“潮流”方面,陈学晶则认为,恽代英是最好的例子,恽代英在创办的《中国青年》中,提出了“做一个好人的三个标准”,把握了时代发展的大势,为社会谋福利。
来自16所高校的记者代表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自己的分享段落,并依次发表了读书感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梁子强表示:“李启汉先生在他的家书中,运用“言语”一词,揭示了白话文在革命宣传中的巨大作用——能把意思传播地更快、更远。我所能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先烈,更是一个找到自己的归宿,把才学融入时代的青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才谨豪认为:“车耀先先生对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前途充满坚定信念和进取精神的精神面貌,以‘谦’‘俭’‘劳’三字立身的精神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中国传媒大学的贾亦星分享道:“我曾亲自到陶然亭公园的高石墓处凭吊。风雨激荡不再,斯人已逝,又读此信,不觉百感交集。高君宇如此好学、敢为、有爱之人,实为吾辈学习之楷模!”北京交通大学的相艺说:“怀抱坚定的信仰,并用激越的精神去践行,至死不渝,这是向警予的真实写照。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就是知行,在进入大学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在思考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我想我在向警予的身上看到了答案。”北京师范大学的杨林、首都师范大学的黄美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徐艺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孙鸿菲、北京工商大学的张一凡、中华女子学院的梁思成、北京科技大学的于国瀚、北京化工大学的陈阳红、国际关系学院的张少乾、北京林业大学的明文珺也依次分享了书中片段,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思索。
张小锋做会议总结发言。他指出,《红色家书:纸上的纪录片》这本书打动人的不仅仅是先烈的家书,更是先烈在当时时代下的成长轨迹。每个先烈背后的故事,总能串联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使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历史。张小锋表示,本次会议为“大学生该读什么样的书”树立了鲜明的导向,而与会的高校记者更是各个学校的学生代表,更应做到“能说”、“会写”,在各大高校传播先烈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向来关注“家风”教育,阅读先烈的家书,更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最后,张小锋代表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对同学们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期待未来能与同学们继续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会后,与会领导、嘉宾及各参会高校记者在行政楼门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