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时评】青年志愿者,北京冬奥会不可或缺的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2-28)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完美落幕,从“2008”到“2022”,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北京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中国再一次惊艳世界。十六天的精彩赛事不仅将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也将中国青年火热的激情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递给全世界。志愿者们专业的素养、认真的态度、昂扬的精神面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以及各国参赛运动员的高度赞扬。在冬奥的赛场上,每一位“小雪花”倾情奉献,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展现当代中国青年的风采。
热情:有理想、有担当的志愿团体
(一)激情燃动,志愿青春
新时代,青年一代对祖国各项事业十分关心。北京冬奥会开始招募志愿者之后,累计超过100万人参与报名选拔,体现了每一位申请人对北京冬奥会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在申请志愿者人群当中,18至35岁人数占比超过95%,他们渴望在推动中外交流、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风采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有6名澳门学生成功入选,澳门中联办北京联络部部长奉希文对6位同学给予深切嘱托,希望他们能够满怀爱国之心,珍惜宝贵机会,展现澳门青年的良好形象。中国台湾的10名青年作为冬奥城市志愿者,参与首都体育馆外服务,他们帮助大家认识冬奥,认识台湾,认识两岸文化。辛勤的青年志愿者努力工作在奥运赛事的各个环节,为各个国家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帮助与服务,运动员们绝佳的竞技状态离不开志愿者们的得力保障。比赛之余,志愿者们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美食,讲述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他们是当代中国最好的“名片”。
(二)踏雪出征,虎虎生威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青年一代寄予厚望,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今年北京冬奥会与虎年新春双喜临门,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们在阖家团圆之时许下“请党放心,冬奥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首都高校1.4万名师生作为赛事志愿者出征北京冬奥会。在各校出征仪式上,青年志愿者们整装待发,虎虎生威,英姿飒爽。出征之时各个高校对学子满怀牵挂与期待,希望志愿者学子们能够带着责任上岗,带着平安归来,在冰雪盛会中绽放青春光彩。如今,中国青年志愿者们高质量完成了这项神圣而光荣的任务,不负嘱托,不负厚望,为自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为自己的母校赢得了声誉,为冬奥奉献了力量。实践证明,中国青年一代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业:标准化、有温度的志愿服务
(一)科学规划, 广聚贤才
北京冬奥会坚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坚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向全球招募志愿者,并制定科学的选拔录用程序,志在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首先,赛会志愿者规模庞大,赛会志愿者由通用赛会志愿者和专业赛会志愿者组成。其次,分工明确,赛会志愿服务涵盖对外联络服务、竞赛运行服务、媒体运行与转播服务、场馆运行服务、市场开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技术运行服务、文化展示服务、赛会综合服务、安保服务、交通服务、其他共十二类。冬奥会志愿者部在制发《赛会志愿者培训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先后制发了《赛会志愿者通用培训实施方案》《赛会志愿者专业培训工作方案》《赛会志愿者疫情防控专项培训工作方案》《关于加强赛会志愿者扶残助残专项培训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帮助培训青年志愿者。多所大学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和知识讲座,在防疫知识培训、外语知识技能培训、礼仪知识技能培训等方面下足功夫。再次,制度规范,赛会志愿者从资格审查、测试选拔、岗位预分配、录用、上岗服务等都有着科学的安排规划。最后,保障得力,北京冬奥组委充分尊重和善待志愿者,为志愿者制定合理的安排计划。青年志愿者从冬奥会开始到结束都保持高涨的热情,高质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们让外宾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让冬奥充满浓浓的中国味。巴赫在开幕式致辞时说:“我们要特别感谢全体志愿者。从我们抵达的第一刻起,你们就给了我们宾至如归的感受。你们眼中的微笑温暖着我们的心。谢谢你们,志愿者!”在闭幕式致辞时表示,“我要对所有志愿者说,你们眼中的笑意温暖了我们的心田,你们的友好善意将永驻我们心中。”北京冬奥会青年志愿者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荣耀绽放,诠释精神
志愿精神一直厚植于中华大地,古往今来,中国人民不断弘扬不计名利、奉献社会的高尚品格。新时代志愿精神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相一致,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表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新时代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中国志愿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积极担负民族复兴与社会发展的重任,在“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之际,志愿者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引领社会文明新风,成为公民的榜样力量。
传承:独特的、有渊源的志愿文化
(一)双奥之城,浪漫重逢
每个冬奥志愿者都有着自己不平凡的奥运故事,从《我是明星》到《燃烧的雪花》,志愿者的经历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深刻印迹。在冬奥会志愿者团体当中,有些曾参与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当中,有些大学生的父母曾经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服务当中,这是一种独特的情缘,是一段浪漫的故事。志愿者在北京冬奥会上书写下了精彩的志愿服务传奇,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并汇聚在一起载入中国独特的志愿文化当中。此外,一大批优秀成果转化为现实遗产,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和城市发展发光发热。在体育方面,“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成功实现;在经济方面,冰雪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围绕冬奥会形成众多科技成果;在社会方面,奥林匹克教育成功嵌入中小学课堂,中国志愿服务取得飞跃进展;在文化方面,一大批以冬奥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博物馆等落成,形式多样的冬奥主题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北京冬奥会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资源,能够在未来继续发光发热,继续帮助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同时,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留下了宝贵遗产,能够积极推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赛事的举办促进更多人愿意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社会上形成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志愿服务意识、提升志愿服务水平、通过志愿服务促进个人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奥林匹克,冰雪思政
北京冬奥会是一个绝佳的思政机会,青年一代能在实践当中感受作为志愿者的荣耀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冬奥会志愿者入驻当天,首都高校志愿者参与共上一堂“冰雪上的思政课”活动,短道速滑世界冠军、中国冰上运动学院院长王春露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向志愿者们普及冰雪运动常识,讲述为国争光的拼搏故事。此外,各校采取不同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冰雪思政活动,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了第十五届首都高等学校大学生第十五届滑雪比赛,吸引了20余所首都高等院校200余人参与赛事,在冰雪世界中推广冬奥文化,磨练运动员意志品格。北京多所高校举办围绕冬奥会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将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志愿者保障冬奥赛事的实践当中。同时北京其他高校纷纷成立党支部和团支部,帮助志愿者们学习冬奥精神,上好冬奥思政课。志愿服务在实践当中能够实现育人功能。此次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团体当中大学生众多,这次盛会是青年大学生开拓眼界、锻炼能力、奉献社会、对话世界、了解国情、了解世界的重要机会。这堂冬奥“大思政课”独具魅力,志愿者们能够在其中了解冰雪运动,感悟奥林匹克精神,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当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首次增设了表彰志愿者代表的环节,以此来感谢奥运志愿者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倾情付出。尽管志愿者默默无闻,但在一届成功的奥运会中他们的力量不可或缺。在随后的几届奥运会上,志愿者表彰也成为了奥运会闭幕式的重要环节。这是中国给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给予了高度评价:“没有他们,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14年后,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中国志愿者再一次站在世界的舞台中央,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践行者、全民健身的先行者、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扶残助残爱残的示范者。他们的微笑继续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在冬奥会的闭幕式上,伴随着91个代表团的雪花灯关闭,北京冬奥会的圣火缓缓熄灭,可随后,鸟巢飘来一朵又一朵的雪花,这些雪花是中国人民的礼物,带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些小雪花中,都蕴含着一个“燃烧的小雪花”的温暖。
(本文系北京市教工委高校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习近平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政教育”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附:原文链接
http://www.cssn.cn/gjgxx/gj_bwsf/202202/t20220228_53959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