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CCTV-12:(杨贝)孔子的人生理想

发布时间: 2022年10月31日 编辑: liyuqing

(来源:CCTV-12《天下无讼》 2022-10-27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特征之一。首倡“无讼”的人当推孔子。孔子为什么要追求“无讼”?无讼的含义究竟是什么?10月27日晚,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播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杨贝副教授主讲的《天下无讼》系列节目第一集“孔子的人生理想”。

 

杨贝副教授认为,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就是《礼记·礼运》中描述的大同世界。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都只讲公心公益,并不计较一己私利,所以别说诉讼,就是纠纷都很难发生。在孔子短暂的政治生涯里,他一直致力于实现这个理想社会。

 

孔子也务实地看到,在现实社会中,即使各方都是正人君子,也有可能因为意见不同产生纷争,对此,他倡导诉讼以外的解决方案。在叶公向孔子问政的故事中,孔子提出了比法律秩序更重要的规范秩序,即亲情伦理。在孔子看来,不到万不得已,小家不能舍、不能破。偷羊毕竟不是谋反、谋大逆等十恶不赦,不能轻易颠覆维系家庭的基本价值。孔子的这个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古代有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亲亲得相首匿”就是出自孔子的这段话。

除了孝道之外,还有一个价值,也在影响孔子对纠纷的处理。那就是恕道。子贡曾经问过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终身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什么呢?孔子没有说仁、没有说礼,他说的是:恕。他还对恕做了个注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不要用来苛求别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然就少是非了。

由此可见,孔子要想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就必然要追求没有诉讼。但是孔子也知道,他所处的社会和大同世界已经大不一样,于是他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了务实的无讼实施方案。

 

附:原文链接

https://tv.cctv.cn/2022/10/27/ARTIiCnSfCRi0YtQszrujxIa221027.shtml?spm=C28340.PurRv8YEU0Wn.EOMziaSFMx6P.1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