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专版):西行路上持续绽放的贸大“小花”
对外经贸大学学生 王欣瑜等 《中国青年报》(2022年11月01日 06 版)
停电后,学生们手持着灯具围成一圈继续讨论数学题。对外经贸大学团委供图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24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薪火相传、接续奉献,共240余名贸大学子奔赴青海、甘肃、云南、新疆、贵州等地开展支教活动。从祖国心脏到祖国边疆的路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始终践行着“经贸先锋,五洲远航”的精神,助力当地学生成长成才,以青矜之志、履践致远,在基层、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照顾好自己的小花,千万别把它弄丢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贸大)校园文化传承剧《小花》中,支教老师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上画上小花,鼓励孩子们保持学习的劲头,勇敢追逐属于自己远方,找到人生奋斗方向。在2022年的夏天,贸大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又一次背负行囊,带着“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勇气,让贸大“小花”在西行路上持续绽放。
在行前动员会上,团委副书记苗冬青老师还以钢笔作为各位同学的践行礼物,以此勉励同学们在支教的过程中用理想和信念、勇气和担当、汗水和泪水书写出与孩子们之间的青春故事。同学们接过这支钢笔,就好像接过了贸大研支团传递了24年的接力棒,它沉甸甸的重量不仅代表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承载了支教希望带给孩子们的希望和改变。
苗冬青介绍说,24年来,贸大共成立了24届研究生支教团,先后招募了240余名志愿者。他们分赴青海化隆、甘肃榆中、甘肃靖远、新疆五家渠、云南勐腊、贵州赤水等地开展支教活动。在甘肃会宁,研支团发起“UIBOX·邮爱信箱”活动,以一对一长期通信的形式,组织贸大学子与西部地区学生通信交流,活动已扩展到新疆、云南等地;在新疆五家渠,研支团向五家渠一中师生讲述了在奇台农场110社区学校时的所见所闻,并号召全体师生对奇台农场110社区学校“爱心童享”工作室进行支持和帮助,言传身教地传递着乐于助人的品质;在青海海北,研支团建起了阅览室,并发起“英才书梦,与子偕行”捐书活动……青年把足迹深深烙印在西部大地之上,用一腔热血在那片贫瘠干涸的土地上撒下梦想的甘霖。
“支教对研支团的成员来说,不只是一年的朝夕相处,还是从未走远的记忆和永远的牵挂。”贸大团委综合科科长、研支团项目专员陈玲说,第8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刘江让她记忆深刻:支教回校后的刘江一直没有间断与学生们的联系,每周都和孩子们打电话,那份师生情一直在延续。后来,刘江还建立了一个贫困生资助体系,为孩子们募集了不少的捐款。第20届支教团团长宋恒也因为这一份遥远的惦念,在支教结束后两度返回支教地,询问孩子们近期的状态,跟老师交流教育的方法,还给即将高考的孩子们加油打气,分享了他的考前经验。彼此牵挂的师生情,就这样一届届传承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贸大研支团还将留学生支教概念带入当地,开展了多届“我与老外交朋友”活动。留学生支教团成员马赫(阿富汗)精通六国语言,向靖远四中的同学们传授学习外语的经验方法,激励大家“青春就是拥有无限可能”;索维娜(老挝)、茉莉(巴基斯坦)在靖远四中的毕业典礼上身着本国传统服饰,伴随着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演绎了本国民族舞蹈;克拉拉(巴西)、达莎(乌克兰)走进多所学校,介绍乌克兰和巴西的文化……“当地的孩子们很多是第一次见到外国人,都非常激动和兴奋。”陈玲说,在孩子们对世界最具好奇心的阶段,留学生支教团以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看向世界的窗户。
责任编辑:谢宛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https://s.cyol.com/articles/2022-10/28/content_1VG39nhl.html?gid=28DgMR1x
新闻链接:http://qnzj.cyol.com/html/2022-11/01/nw.D110000qnzjb_20221101_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