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光明日报》:(王宇航 金冰)全球文明倡议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天下担当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20日 编辑: liyuqing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4-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之际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并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我们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大力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化解当前国际矛盾、促进和解与包容、凝聚发展意愿和动力贡献中国智慧。

和合共生的精神品格

  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和平合作的宽广胸怀拥抱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我们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和合共生之道、生发互利共赢之果的文明品质。

  和合共生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从文明底层逻辑塑造了当代现代化的实践形态。我们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设现代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忘汲取各国有益经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成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数亿人摆脱贫困,践行绿色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世界政党交流治国理政经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了创新全球治理、促进国际合作的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中国方案。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宣言书,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在百年大党带领下向着民族复兴昂首阔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古老智慧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守正创新的价值追求

  全球文明倡议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挖掘各自文化的当代价值,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我们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挖掘民族历史文化价值,坚守文明初心,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守正创新的价值追求。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西方国家的资本至上、物质主义为基础的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高扬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旗帜,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将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作为其必然要件,这是克服现代精神危机、防止道德滑坡、充盈思想活力的治本之策,也是促进共同富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持中守正、和合共生、天下一家,传承几千年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对解决国际矛盾冲突和促进全球文化对话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引领力,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厚文化基础。

  在变乱交织的世界中,我们始终强调全球治理体系的公平、公正和包容性,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贡献中国力量。全球文明倡议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努力凝聚全球共识,激发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在守正创新中交流对话、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提供来自世界各国的文明力量和正向牵引。

开放共赢的交往之道

  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以各国人民相亲促进共同繁荣进步。我们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夯实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的民心基础,在推动全球各文明交流互鉴中践行开放共赢的交往之道。

  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协调发展,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大力吸引外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不断进行自我改革、创新和发展,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发展机遇,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和民族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力量和发展榜样,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力量。

  全球文明倡议充分彰显百年变局里中国式现代化带给世界的稳定性。百年变局进入激烈动荡新阶段,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系列重大变革和挑战,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变化、全球经济格局调整、文化多样性冲突以及环境和资源问题等日益严峻,急需世界各国寻找破解之道。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各国文明之间尊重差异、平等对话、合作共赢,通过相互借鉴学习,丰富各自文化底蕴,促进经贸合作与经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消除文化冲突和误解,促进全球文明的繁荣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与完善。

(作者:王宇航 金冰,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