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日报》 2023-08-16)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欧方将在9月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上,要求中方减少对欧洲的出口限制。
无独有偶,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中欧贸易关系非常不平衡,中国拥有巨额贸易顺差,而中国的市场开放程度与欧盟的不相称。”
在中欧经贸互利合作回暖升温、亮点频现的当下,欧盟高级别官员为何强调“不平衡”这一概念?中欧贸易现状究竟如何?
单边指责论调站不住脚
想要了解近年来中欧间经贸关系的发展,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
根据商务部数据,2022年欧盟27国对华贸易额为8563亿欧元,其中对华出口2303亿欧元,自华进口6260亿欧元,逆差则为3957亿欧元。
如果单纯从数据上看,欧盟高级别官员的“不平衡”论似乎确有依据,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杨成玉认为,欧盟仅以所谓的贸易逆差为依据,便单边指责中欧间贸易关系不平衡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一般来说,双标或者多边贸易产生的差额,都是企业间通过正常需求供给的方式产生的。在这个情况下,不管是中国的贸易顺差,还是对欧盟的贸易逆差来说,都是企业间通过正常市场运作的方式产生的。从目前的贸易状况来看,整体趋势是合理的、健康的,很难将其定义为‘失衡’。”杨成玉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教授赵永升则认为,欧盟高级别官员近期的表态,不仅忽略了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提出的要求也并不合理。
赵永升告诉记者,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产业结构、产业分工、贸易方式等因素,都是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多种客观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赵永升说。
中欧顺差究竟因何产生
为何中欧间会产生3900多亿欧元的贸易顺差?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由中国生产的质优价惠的工业制成品,正是当前的欧洲市场上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的欧盟在华企业,也从中欧贸易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站在市场的角度来说,企业是用脚投票的。”杨成玉说。
数据也支撑了杨成玉的观点。据外交部数据,2022年,我国和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也是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在双边贸易稳步推进之外,在对华贸易中投下“真金白银”的欧盟企业,也在贸易中收获了真正利好。
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对华新增投资100.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6.6%。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便曾在采访中表示,中国的市场和创新能力对宝马来说必不可少,“如果没有中国,宝马的发展战略将无法实现”。数据显示,2022年宝马在中国售出约4.2万辆纯电动车,销量比上一年增长91.6%。
除去中国工业制成品竞争力日益凸显的因素外,赵永升认为,当下欧盟在对华贸易上采取的各类限制政策,也是影响欧对华出口潜力发挥的直接原因。
“一些欧盟国家以所谓的‘供应链安全’为由,采取对华出口限制的政策。还有诸如限制中国企业在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的投资,或者对从中国进口的相关产品进行限制和审查,这些都是中国对欧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原因所在。”赵永升说。
欧应取消对华出口限制
未来,中欧间的贸易将如何发展?
杨成玉告诉记者,在世界经济低迷、贸易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中欧贸易实现逆势增长。已经连续举办5年的进博会便是有力的证明。
“进博会上,欧盟国家便是主力参展方,每年有源源不断的产品通过这个平台送往中国。”杨成玉说。
除了搭建好中欧双边贸易的交流展示平台外,中国还十分注重中欧在经贸领域的高级别对话。
2008年建立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便是中欧在经贸领域的最高级别对话机制。去年7月,中方便同欧盟以视频方式共同主持了第九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在对话机制外,双方还建有经贸混委会、贸易政策、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对话机制。
对话机制外,近期中欧高层领导人间的互访也十分频繁。今年以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舒尔茨先后来到中国。李强总理更是将首出访地选在德国和法国,并先后出席了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以及在法国举办的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
赵永升认为,这些都凸显出了中方在发展深化中欧经贸合作上的高度重视。“拒绝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不仅有利于中欧经贸的稳定向好,也将推动中欧各领域交往的全面铺开。”赵永升说。
外交部发言人日前就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欧盟收紧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是影响欧对华出口潜力发挥、造成贸易不平衡的直接原因。如果欧方真想解决贸易不平衡,就不应指责中方,而应取消对华出口限制。
附:原文链接
https://mepaper.zjol.com.cn/szb/zjrb_hd_news.html?theDate=2023-08-16&link_text=content_3671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