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画报》2023-11-27)
王志民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贸易畅通专题论坛主题为“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进高水平贸易畅通”,参会嘉宾们在论坛上围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并对贸易畅通未来发展提出规划与思路。
十年来,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领域,共建国家贸易与投资合作日益深化,贸易额不断提高,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为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增加了确定性,提升了共建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增添正能量,注入新动力。
塑造国际贸易新格局
习近平主席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贸易畅通”始终是“一带一路”“五通”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年来,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合作的加深,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增强了中国对外贸易韧劲,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空间。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增加到2.07万亿美元,增长约一倍,年均增长8%,大大高于同期世界贸易额的增长。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增长了34%,与拉丁美洲贸易规模增长了86%。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实现大幅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015年至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总额累计达到6700亿美元,占同期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2%升至14.7%,年均增长5.8%。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推动共建国家贸易的优化升级,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一带一路”在贸易领域的快速增长,推动新的贸易格局的形成。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份自贸协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签署的第22个自贸协定,塞尔维亚由此成为中国第29个自贸伙伴。如今,中国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114个国家的前3大贸易伙伴,是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畅通正在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由以大国为主到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主的方向转变。
数字贸易拓展合作新空间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是与“互联互通”“绿色发展”并行的三个高级别论坛之一。此次贸易畅通专题论坛也以推动电子商务作为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数字丝绸之路”已经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数字贸易也由此成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形式。2023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国不断明确和完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政策支撑和保障,通过数字贸易推动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实现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
如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数字经济及数字贸易的发展方兴未艾,“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成绩斐然。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2万亿元,达到2.1万亿元。2017年至2022年,我国出口跨境电商的市场规模保持稳定上涨的态势,其市场规模占比也均保持在75%以上。跨境电商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畅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随着中国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正在走向机制化和规范化。截至目前,中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30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国—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下的电子商务合作都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果。“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及数字贸易发展将推动共建国家打造数字命运共同体。
投资贸易走向深度合作
投资贸易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议程。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贸易畅通专题论坛筹备和举办期间,达成了包括签署谅解投资贸易备忘录、协定书、协定等100多个合作文件和200多项务实成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贸易畅通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贸易畅通是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的有机结合。中欧班列等基础设施“硬联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亚欧大陆的贸易往来。截至2023年9月,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8万列,运送货物740万标准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共开通运行86条线路,联通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形成亚欧地区全覆盖的交通物流网络。
正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力推动下,“一带一路”建设又创新性地展开了发达国家参与的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投资贸易新形式,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能够实现1+1+1>3的多方共赢效果。中国与14个发达国家签署了16份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拓了新的合作路径。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又一重要创新,是中国充分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平台,促进了东道国税收、就业和经济增长,激发新的增长动力。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成为中国与东道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在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建设的新阶段,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进入第二个十年,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日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开始由发展导向到发展与规则并重导向转变,通过发展合作和规则合作推动与共建国家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联动发展,进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不断创新。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随着中国的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将实现国内高标准规则和国际高标准规则的整合,从而实现机制联动和全球治理体系规则的创新。未来,“一带一路”贸易畅通需要签署更多的双边及多边的自贸协定、投资协定、更多的标准化合作协议、更多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领包括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的贸易规则制定,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提供制度保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研究”(22LLMLC052)阶段性成果)
附:原文链接
http://www.rmhb.com.cn/zt/ydyl/202311/t20231127_80034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