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国旅游报:(吴承忠)发挥贸易载体作用 增强入境旅游市场活力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06日 编辑: qxz

发挥贸易载体作用 增强入境旅游市场活力
(来源:《中国旅游报》 2023-12-06)

吴承忠


    充分发挥旅游贸易载体作用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以文旅会展业为抓手,加强旅游产品与形象的宣传推广;二是以建设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基础,加强与国际文旅企业及组织的合作。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提出30条措施。在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发挥旅游贸易载体作用。

入境旅游是推动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领域。由于入出境旅游发展不均衡,我国旅行服务贸易持续处于逆差状态,且旅行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重要来源。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旅行服务贸易逆差达1146.8亿美元,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55.8%,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22年,我国旅行服务贸易逆差达1076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活力正在加快恢复。

目前,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入境游市场恢复较慢;二是入境旅游仍有较大发展潜力未得到释放。缩小旅行服务贸易逆差对深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充分发挥旅游贸易载体作用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以文旅会展业为抓手,加强旅游产品与形象的宣传推广;二是以建设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基础,加强与国际文旅企业及组织的合作。

首先,《若干措施》提出,鼓励举办市场化旅游展会,有利于吸引更多外国文化和旅游企业来华参展、参会。

在品牌塑造方面,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系列推广活动,建设“你好!中国”国家入境旅游品牌体系,邀请旅行商等来华参加洽谈、调研、踩线和联合开发线路;加大各类国际旅游展会的参会频次和力度,办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国际性文化和旅游推广节庆、展会,提升中国入境旅游影响力。

根据《若干措施》要求,未来,有关部门还将在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方面持续发力,开展体育旅游品牌培育工作,充分利用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宣传推广优质体旅融合产品。

其次,《若干措施》提出,高质量建设一批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这是为外国文化和旅游企业来华投资合作提供服务保障的有力举措。

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启动新一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申报工作,经各地推荐与评审考察,于2023年6月公布了衡水、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景德镇、济南、广州、深圳、三亚、自贡、伊犁共12家新一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若干措施》针对便利旅游企业跨境贸易外汇资金结算提出了具体工作内容:对于旅游企业在开展跨境旅行业务时发生的相关外汇资金收付,可在银行直接办理,银行按照展业原则自主审核。此外,《若干措施》提出,面向全球旅行商开展“中国入境游旅行商伙伴行动”,向其提供全方位入境旅游信息服务和操作指导。

当前,改善我国旅行服务贸易逆差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逐渐增多,笔者建议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发挥旅游贸易载体作用的工作:

一是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挖掘中国旅游产品特色,打造具备比较优势的入境旅游产品体系。继续深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更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供给,重视将乡村、生态、冰雪、海洋、邮轮、研学、商务等作为创造入境旅游需求的重要源泉,大力研发并推广入境旅游新产品。

二是在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创新。例如,广州设立文化和旅游对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集聚文旅企业、金融机构、法律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资源,具备服务一站式、操作一体化、审核智能化等特点,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企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综合性贸易促进服务;杭州数字文化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服务企业、区域协同”模式运营,促进“杭州—上海—南京”交流合作,形成对外开放探索实践合力。

三是培育文化和旅游国际化品牌会展以及一批会展领军企业,推动各地出台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国内文旅会展国际化水平,积极引进国际会展高端资源,建立优质文旅产品推介平台,吸引国内外社会资本;支持文旅会展载体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智慧型会展场馆,建设集商务、购物、休闲、旅游、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展览综合体,提升场馆高端化、品质化水准;优化会展业营商环境,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相关会展企业与电商平台、行业协会等组织融合发展,进行文旅消费活动的专项协同合作;充分利用奖励补助、房租补贴、融资担保等支持政策,帮助会展企业降低财务与运营成本。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23070998_18897_zglyxw.html?relPicRatio=1&source=1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