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 2023-12-07)
赵崔莉 陈力
亚太合作下一个“黄金三十年”走向何方?习近平主席在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强调,我们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全面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亚太领域的又一次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逻辑缜密、框架清晰,是系统全面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亚太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时期周边外交理念(即“亲、诚、惠、容”)和亚太安全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在亚太地区推进经济一体化并携手亚太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伟大实践活动。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针对“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的重大议题。
一、立足本来,厘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经历了一个由外交政策思路,到外交战略理念,再到国际战略理念的过程。在国与国关系处理方面,与巴基斯坦、老挝、缅甸等国家相继建立“中巴命运共同体”“中老命运共同体”“中缅命运共同体”。在国别区域研究与地缘政治层面,与非洲、拉丁美洲、周边国家、亚洲、中亚等地区相继建立“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倡导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构建世界各国机会均等、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不同层面有着特定的生成逻辑与要素界定。
1.彰显“大历史观”的文明逻辑:继承“以和邦国”的民族基因。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从“大历史观”即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余年奋斗史中去认识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演进的必然性与客观规律。“以和邦国”是烙刻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鲜明标志。从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到郑和七下西洋推行和平外交、传播中华文明;再到描绘中古时代中西方关系史的《马可·波罗游记》等,都是在和平交往基础上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交流融通的历史见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根植于中华文明悠久深厚的历史沃土,彰显着“义利统一”“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人文精神。
2.彰显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实现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任务在于阐明人类社会存在的历史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富有前导性的哲学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待世界,可以得知各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辩证唯物主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密不可分。一方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新时代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引擎。
3.彰显“知行合一”的履践逻辑: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诸如‘知行合一’等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知’,需要各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深化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价值诉求的认识;‘行’,则需各国争做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落到实处。”世界已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越来越联系紧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是基于现实对社会主义制度未来发展的考量,是在共生性国际关系基础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一种前瞻性规划。另一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二、面向未来,把握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向度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党成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的伟大实践。推动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新实践,为凝聚亚太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共识,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展赋予新动能。
1.把握和平性,把舵中美关系领航亚太合作。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会晤时指出:“中国始终致力于构建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中美关系。同时,中国有必须维护的利益、必须捍卫的原则、必须坚守的底线。希望两国做伙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建立正确相处之道,关乎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不是要取代谁。”中国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亚太地区稳定繁荣的支撑,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总之,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实践,超越了西方大国利益共同体,其为消解西方式全球市场体系狭隘的利己属性,实现国家之间平等与共同发展提供了路径选择。
2.把握可持续性,推动亚太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指出:“中国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的含金量更高、绿色成色更浓。”近年来,中国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产业发展、推进新能源领域研究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对APEC众多发展中国家成员而言,发展绿色经济是兼顾低碳发展和经济增长需求的重要抓手。对此,中国坚持在APEC框架下与各成员国和衷共济,助力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及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3.把握创新性,深化亚太科技交流合作。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增长态势出现疲软,各国都在寻找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科技创新为其重要的突破口。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要更加积极地推动科技交流合作,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中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同时积极深化亚太地区及国际之间科技交流合作,在构建国际科技界形成合作共赢的价值共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加速数字化转型,缩小数字鸿沟,加快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不断塑造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将和亚太地区国家共同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共识,深化数字产业国际合作。
4.把握主动性,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当前,亚太经合组织合作不断深化,取得长足进展,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最强劲、最活跃的一个板块,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引领经济全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亚太,也用自身发展回馈亚太、造福亚太。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会变”。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开放包容是根本之道,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支持亚太经合组织发展,真正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习近平主席指出:“亚太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我们要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支持并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性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大势的科学把握,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为亚太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谋福祉的伟大实践,中国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前进的关键性力量。
(作者分别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附:原文链接
https://epaper.voc.com.cn/hnrb/html/2023-12/07/content_166205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