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2025-01-17)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新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在多个场合密集表态,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积极化解一些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将解决行业竞争失序和“内卷”问题与产业提质升级结合起来。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时,也明确指出,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异地执法行为。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防范内卷式竞争提出相关建议和提案。

北京市人大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法学院经济法系主任黄勇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北京应为各地形成示范
北京市人大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法学院经济法系主任黄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卷式竞争”是对我国各行业、各环节激烈恶性竞争的生动描述。近期,这种现象已蔓延到多个行业的生产、流通环节,经济运行、国际贸易等领域系统性风险隐患不断累积。
“‘内卷’将导致相关领域长期处于低水平、低效率、低创新的恶性循环,从而造成各类风险。”黄勇举例称,主要表现在产业政策制定实施缺乏竞争政策协同,导致过度竞争。在“国家产业政策+地方细化配套”的模式下,各地方政策性产业同质化程度较高,相互之间竞争大于协作,产销量增加同时,价格、利润“跌跌不休”,进入萎缩循环。具体在新能源汽车、光伏板等行业和产业表现突出。尤其是光伏板产业利润连年亏损后,同时出现了抱团取暖的“价格联盟”、以低于成本价格参与竞标的社会热点事件,“内斗”“内耗”情况严重。
此外,“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协调不足,高成长企业陷入存量竞争,乱象层出、滋生黑灰产业。目前互联网企业新业务拓展空间不足,“电商变现”的同质化问题严重进而导致“内卷竞争”。主要表现在,部分电商平台不加区分地适用“仅退款”条款,不仅挤压了商家生存空间,还助长低质低价竞争风气,损害了行业良性发展;部分电商平台推出“自动跟价”系统剥夺商家自主定价权,商家陷入“收益-流量”两难困境;黑灰产业利用平台规则缺陷,空手套白狼。“羊毛党”等黑灰产业,在平台商家处购买商品后,通过“仅退款”将商品占为己有,再通过二手交易平台等渠道转售,导致商家“财货两空”。许多高校、学生群体成为了“羊毛党”的重灾区,多地高校被电商平台纳入“黑名单”,严重影响大量商品的正常销售和购买,也对社会良善道德秩序造成冲击。
黄勇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北京市作为首善之区,应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方面,为全国形成示范,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他建议,建立行业“内卷式竞争”的类型和成因综合治理的研判机制。要区分“政策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领域。对“政策导向型”领域,要注重分析北京市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施策,突出“小而美”的优势,避免“大而全”的弊端;对“市场导向型”领域,要注重分析北京市市场准入、监管措施对企业拓展应用场景的限制,释放企业创新活力。
落实“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的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避免政府对市场的不合理过度干预。建立竞争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决策协调机制。明确竞争政策与产业、财政、税收、科技、就业等政策之间的协调关系和机制。发挥竞争政策“尊重市场,竞争优先”的功能,按照市场长期渐进式创新发展的规律,制定、矫正各项政策。同时,进一步发挥行政垄断执法、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的作用,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从源头防止政府出台可能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政策和规则。
此外,完善立法、执法、司法综合治理,稳定市场长远预期。首先,对赤裸裸的“闯红灯”行为强化执法力度。依照相关法律、地方性法规、规章,对假冒伪劣、强制自动跟价协议、黑灰产业“薅羊毛”等行为坚决出手;同时要警惕“内卷”竞争中极易滋生的价格联盟现象。其次,处理好执法和司法的关系。执法中看不清、拿不准的问题,更多交给司法途径解决,通过庭审辩论明确问题本质,形成长期规则。最后,政府要承担起企业合规的主体责任。政府应在规则制定过程中,考虑企业如何运用规则,确保规则边界清晰、标准明确,切实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附原文链接: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37122914129661.html?shareuser=154986981012301&share_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