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熙:一代名师,经贸先驱
口述者:王绍熙
采写者:王怡筱 施洁
【人物缩影】
王绍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教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创建人之一。1955年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国际贸易学科教学科研工作,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教学与科研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任国际贸易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经贸发展战略咨询组成员等职。1992年获“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5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主要著作有:《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研究》、《完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问题》、《论马克思价值论在世界市场的应用》、《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研究》等。
【口述前记】
在访谈过程中,王绍熙老师着重介绍了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这门课程的建立过程,抒发了对贸大六十年校庆的感慨之情。王老师退休后仍心怀感恩,情系贸大,不愧为一代名师,学高身正。
【口述资料】
意义非凡的六十年
今年校庆,我就82岁了,贸大走过的60年也是我从22岁的青年学子到82岁的退休教师所走过的60年。1954年以前,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外贸系读研究生,1954年全国高等院校专业院系调整时,将中国人民大学外贸系和外贸部(现商务部)所属的高商干校(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从此,我与贸大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当学生到成为老师,外贸学院在改革开放前的风风雨雨,我跟着走过来了;从讲师到博导,改革开放后经贸大学的发展壮大,取得辉煌的成就,我也见证了。从1955年研究生三年级作为实习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到2008年完全脱离教学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在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是伴着贸大的神圣讲台度过的,受它鞭策,为它操劳。正是这个讲台,不断引导我吸取新知识,拓展新领域。我一辈子的教书生涯,是同贸大的事业融合在一起的。值此60年校庆之际,怎能不感慨万千!
《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的建立
贸大建校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经贸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我们学校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建立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并在全国外经贸系统,省、市、县政府和其他部门广为宣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实施改革开放,发展外经贸事业起了积极的作用。我认为,这是在回顾贸大60年走过的历程时,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情。
实行对外开放国策促使中国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外经贸人才。为了培训全国大中型外经贸企业经理和驻外干部,1988年当时的外经贸部下达文件,指定对外经贸大学编写《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材,我和教研室同事荣幸地接受了这一任务。我们在原有的《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材的基础上,顺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编了这本教材,并于1989年2月由对外经贸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每隔1—2年修订一次。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求这门课程回答三个历史性课题:一、如何从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充分论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如何深刻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外经贸发展战略和政策,并贯彻落实;三、如何深刻认识中央关于外经贸体制改革的各项决策。这本教材就是基于以上认识编写完成的。由这本教材设立的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课程,建立了一个中国发展外经贸的理论体系,填补了空白,梳理、综合、分析各个不同时期我国外经贸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20多年来,经贸大学开设的这门课程,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外经贸系统,特别是在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层面,都得到了接受和认可。许多在第一线工作的学员反映,听了这门课,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这为贯彻落实对外开放政策,做好外经贸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是经贸大学适应新形势创建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学科,而由于这门学科在全国高等院校、外经贸系统、政府部门以及其他行业的广泛宣讲,经贸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了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大发展,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从教50周年纪念
2005年暑假期间,我的一些博士生和硕士生自发聚在一起,为我从教50周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他们现在大多已成为本校的教学、行政岗位上的中坚力量,在校外也发展得很好。我们虽为师生,但我更看重的是我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因为朋友之间是可以讲知心话的。所以我经常讲,本人自知智商不高,才疏学浅,况且正当年富力强时却赶上文革时期的社会动乱,专业有所荒疏,真正有所作为时,已经近50岁了。所以我特别感谢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形势,使自己能有机会得以施展才干,做好工作,发展事业,为报效国家、社会尽绵薄之力。
当时,大家送我两幅对联作为纪念。一个写的是:“传经济发展之道,五十春秋桃李满天下,解外贸政策之惑,七十六高龄足迹遍中华”,另一幅是:“五十载春华秋实,三千弟子;半世纪学高身正,一代名师”。虽然这些是溢美之词,但对我来讲也是莫大的安慰。看到一批批学生成才并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真心感到高兴。
心系贸大,满怀感恩
校庆60年在即,我最想表达的是感恩。我感谢外经贸老一代领导李秋野院长、马乃庶副院长,他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我、关心我的成长;感谢老一代教授,他们的言传身教,塑造我成为一名社会认可的教师。
我更要感谢贸大历届各级领导和全体同事,无论是我在岗时,还是退休后,始终给予我帮助和关爱。
还有,那些听过我课的校内外学员,我要感谢你们在课堂上专注的目光,热情的掌声。
总之,我由衷地感谢经贸大学为我提供了一个发展才干、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从而使我拥有一个既平凡,但又充实、愉悦的人生。
【校庆寄语】
祝愿对外经贸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王绍熙:一代名师,经贸先驱
口述者:王绍熙
采写者:王怡筱 施洁
【人物缩影】
王绍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教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创建人之一。1955年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国际贸易学科教学科研工作,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教学与科研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任国际贸易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经贸发展战略咨询组成员等职。1992年获“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5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主要著作有:《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研究》、《完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问题》、《论马克思价值论在世界市场的应用》、《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研究》等。
【口述前记】
在访谈过程中,王绍熙老师着重介绍了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这门课程的建立过程,抒发了对贸大六十年校庆的感慨之情。王老师退休后仍心怀感恩,情系贸大,不愧为一代名师,学高身正。
【口述资料】
意义非凡的六十年
今年校庆,我就82岁了,贸大走过的60年也是我从22岁的青年学子到82岁的退休教师所走过的60年。1954年以前,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外贸系读研究生,1954年全国高等院校专业院系调整时,将中国人民大学外贸系和外贸部(现商务部)所属的高商干校(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从此,我与贸大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当学生到成为老师,外贸学院在改革开放前的风风雨雨,我跟着走过来了;从讲师到博导,改革开放后经贸大学的发展壮大,取得辉煌的成就,我也见证了。从1955年研究生三年级作为实习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到2008年完全脱离教学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在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是伴着贸大的神圣讲台度过的,受它鞭策,为它操劳。正是这个讲台,不断引导我吸取新知识,拓展新领域。我一辈子的教书生涯,是同贸大的事业融合在一起的。值此60年校庆之际,怎能不感慨万千!
《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的建立
贸大建校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经贸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我们学校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建立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并在全国外经贸系统,省、市、县政府和其他部门广为宣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实施改革开放,发展外经贸事业起了积极的作用。我认为,这是在回顾贸大60年走过的历程时,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情。
实行对外开放国策促使中国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外经贸人才。为了培训全国大中型外经贸企业经理和驻外干部,1988年当时的外经贸部下达文件,指定对外经贸大学编写《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材,我和教研室同事荣幸地接受了这一任务。我们在原有的《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材的基础上,顺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编了这本教材,并于1989年2月由对外经贸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每隔1—2年修订一次。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求这门课程回答三个历史性课题:一、如何从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充分论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如何深刻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外经贸发展战略和政策,并贯彻落实;三、如何深刻认识中央关于外经贸体制改革的各项决策。这本教材就是基于以上认识编写完成的。由这本教材设立的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课程,建立了一个中国发展外经贸的理论体系,填补了空白,梳理、综合、分析各个不同时期我国外经贸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20多年来,经贸大学开设的这门课程,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外经贸系统,特别是在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层面,都得到了接受和认可。许多在第一线工作的学员反映,听了这门课,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这为贯彻落实对外开放政策,做好外经贸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对外经贸理论与政策》是经贸大学适应新形势创建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学科,而由于这门学科在全国高等院校、外经贸系统、政府部门以及其他行业的广泛宣讲,经贸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了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大发展,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从教50周年纪念
2005年暑假期间,我的一些博士生和硕士生自发聚在一起,为我从教50周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他们现在大多已成为本校的教学、行政岗位上的中坚力量,在校外也发展得很好。我们虽为师生,但我更看重的是我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因为朋友之间是可以讲知心话的。所以我经常讲,本人自知智商不高,才疏学浅,况且正当年富力强时却赶上文革时期的社会动乱,专业有所荒疏,真正有所作为时,已经近50岁了。所以我特别感谢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形势,使自己能有机会得以施展才干,做好工作,发展事业,为报效国家、社会尽绵薄之力。< 앤ၔ> 앤ၔ>
当时,大家送我两幅对联作为纪念。一个写的是:“传经济发展之道,五十春秋桃李满天下,解外贸政策之惑,七十六高龄足迹遍中华”,另一幅是:“五十载春华秋实,三千弟子;半世纪学高身正,一代名师”。虽然这些是溢美之词,但对我来讲也是莫大的安慰。看到一批批学生成才并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真心感到高兴。
心系贸大,满怀感恩
校庆60年在即,我最想表达的是感恩。我感谢外经贸老一代领导李秋野院长、马乃庶副院长,他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我、关心我的成长;感谢老一代教授,他们的言传身教,塑造我成为一名社会认可的教师。
我更要感谢贸大历届各级领导和全体同事,无论是我在岗时,还是退休后,始终给予我帮助和关爱。
还有,那些听过我课的校内外学员,我要感谢你们在课堂上专注的目光,热情的掌声。
总之,我由衷地感谢经贸大学为我提供了一个发展才干、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从而使我拥有一个既平凡,但又充实、愉悦的人生。
【校庆寄语】
祝愿对外经贸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