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校团委供稿 摄影 张力为)3月30日,“世界城市:责任与行动”首都高校志愿服务论坛在我校诚信三层国际会议厅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杨逢华、团市委大学部副部长佟立成、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副秘书长陈炳具、朝阳团区委副书记杨栋,MCF公益组织代表Fiona Boyle女士,智行基金会负责人孔周周女士等嘉宾出席活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近20所高校的各类志愿组织百余名精英齐聚一堂,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关键议题碰撞交流。

论坛现场

论坛LOGO揭幕
论坛旨在通过探讨大学生志愿活动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目标下的发展现状,寻求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倡导大学生以行动肩负责任,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助力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世界城市 责任与行动:立意深远 强化引领
在开幕仪式上,团市委大学部副部长佟立成代表主办方致辞,他用“立意深远、思想深刻、积淀深厚”三点评价了本次论坛。他指出,此次论坛是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北京市第十三次团代会提出构建世界型城市共青团组织目标后将志愿服务与城市建设充分结合的一个论坛。他认为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活动载体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曾组织引导青年志愿者深度参与广交会、京交会、奥运会、园博会等大型国际化志愿项目,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也期望通过此次论坛,各高校精英各抒己见、积极交流,为世界城市建设建言献策,共同推动首都志愿服务活动的科学化发展。

团市委大学部副部长佟立成先生致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杨逢华致辞
我校党委副书记杨逢华代表承办方致辞,他表示大学生青年应该通过参与世界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向世界展现当代新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并通过参与社会服务传递执着与热情、信念和力量。他强调此次论坛不仅意在动员广大志愿者积极响应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号召,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更旨在通过搭建交流对话平台,引导志愿精英分享经验成果,共同探讨志愿服务未来发展趋势,增强青年的责任意识,强化高校的主体意识,形成志愿合力,树立青年旗帜。
朝阳团区委副书记杨栋和我校英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文兵与优秀志愿者代表王若莹、王绍勋共同为此次论坛LOGO揭幕。论坛LOGO以城市模型为背景,以象征青年的简明人形为主体,辅以象征世界的圆形轮廓,整体形象简洁明快、充满张力。
主论坛:责任为先 活动育人
在主论坛发言环节,我校团委副书记刘琳回顾了近几年我校志愿服务事业在“后奥运时代”的长足发展,展示了我校具有特色的国际化志愿服务项目,重点介绍了 “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的国际商务官员陪同翻译项目、京交会的展会服务项目、社区英语中心的英语课堂、“2012北京友好城市青年交流营”等志愿服务活动。我校学生利用语言及专业学科优势,既服务高端又深入基层,以实际行动助力了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她希望此次论坛能持续举办,提升国际化志愿服务品质,增强服务引领效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团委副书记刘琳,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陈炳具发言
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副主任陈炳具指出,世界城市建设离不开志愿服务的发展,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志愿服务活动是学生日常化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提升自我、掌握技能。他以北志联的发展史为脉络,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志愿服务的三级枢纽和终端平台架构,号召各个高校及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各类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中。
MCF国际公益组织负责人Fiona Boyle和智行基金会北京办公室主任孔周周代表国际性志愿服务组织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Fiona介绍了MCF创立发展过程,她用Inspire everybody around(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形容组织服务内涵。孔周周则以艾滋孤儿画作《去上坟》为主题发言的独特开头,希望借助论坛呼吁所有人关注并帮助艾滋孤儿这一特殊群体。
在主论坛发言的学生代表是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优秀志愿者代表王绍勋同学,他是希望工程激励行动赴港交流成员、励勤奖学金获得者。王绍勋同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初入大学校园接触志愿活动到如今成为志愿服务组织骨干的成长经历。他认为青年人是世界城市的希望,世界城市也为青年人提供了广阔的公益前景,青年人应以饱满的热情行动起来,让城市有所改变和发展。
分论坛讨论:开阔思路改革创新
四个分论坛分别以“Individual(个体)”、“Community(社区)”、“City(城市)”和“World(世界)”为主题展开讨论。分论坛一中,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以自身扶残支教项目发展现状和问题为重要线索,立足弱势群体服务项目,探讨个体志愿服务思路和困惑。分论坛二中,我校社区英语服务中心介绍了社区青年志愿服务中的语言推广、绿色环保、法律援助、消防志愿等活动,分析了高校现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内容、成果及其作用,与各高校共同探讨了社区志愿服务的改革方向。分论坛三中,各校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着重探讨了城市建设中青年志愿服务的规划及目标,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代表还就“我们靠什么来号召大学生志愿者”展开激烈讨论,认为强化志愿活动魅力吸引志愿者是比行政手段动员更具有可持续性的方法。分论坛四中,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院校代表相互交流了国际化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当前面临问题,我校AIESEC负责人也分享了跨国志愿活动经验,强调了这类服务活动中组织平台的重要性。分论坛结束后,各论坛组长就论坛讨论成果进行了讨论,认为青年群体作为志愿者的中坚力量,应在新时代肩负更多社会责任,将目光投向身边、投向社会,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贡献力量。

分论坛现场
此次论坛是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背景下首次举办的市级国际化志愿服务工作研讨论坛,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及朝阳团区委联合发起,我校团委承办,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及英语学院社区英语中心协办。论坛研讨成果将集结成集,作为北京首都高校国际化志愿服务经验成果留存,也便于和更多兄弟院校交流共勉,共同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贡献青年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