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慌乱中驻足 云端师生双向奔赴
校新闻网讯(记者 江南)春暖花开之际,全国确诊病例随着五月的气温一同攀升,来势汹汹,我们的教学任务却并未因此按下暂停键。面对此次意外反弹的疫情冲击,学校各级领导、老师自开学以来在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之下,有条不紊地推进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既充分实现“停课不停教”,也督促学生“止步不止勤”。在这场战“疫”大考中,看似简单的在线教学背后均暗藏着老师们的巧妙设计与辛勤汗水。屏幕后的他们为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付出努力、付诸实行。近日,记者走进三位贸大教师,探访了他们线上教学的情况。
直播课答疑配合录播讲解 强调学生自主性与适应力
本学期,张宇卓老师承担了统计学院及实验班本科专业基础课《高等代数(二)》、核心通识课《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及公共基础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工作。《高等代数(二)》曾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展过线上教学,其余两门课程本学期首开课程。
“录播和直播的环境不是很好,正巧遇到邻居装修,直播课上偶尔会遇到大噪音导致直播受到影响。”网课期间,张宇卓老师遇到的最大困难之处莫过于此。
基于2020年的线上教学经验,她及时调整了网课模式,采用录播与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教学,趁环境好的时候抓紧录课,直播课堂上播放精心录播的视频,并安排相应的答疑和思考题进行讲解。这种录播课的教学形式呈现给学生随堂观看,提高了课堂效率,避免了网络卡顿和直播突发状况造成的影响,改善教学进度的延误问题。
噪音并非张宇卓老师的唯一困扰,过去数月的线上教学期间更是考验重重。“在给学生直播讲解思考题的时候,平台的白板时常会出现问题,板书无法正常写入——后果可想而知。如果数学课无法提供板书是讲不明白问题的”;“教学平台在直播课上,偶尔遇到互动和聊天区无法打字或者突发网络卡顿的情况”……针对种种设备状况,张宇卓老师一一耐心解决。课堂上板书书写不便时,她便随即用录播软件将思考题重新讲解,将做好的视频发布在平台上,并提醒学生课后及时观看;直播过程中发生网络互动故障,她便尽快通过微信群跟学生沟通解决。目前三门网课都呈现出良好的教学秩序。
尽管线上教学难保线下课程的效率,状况频出,局限性强,张宇卓老师仍然能够积极发现云课堂的优势,解锁属于自己的授课新模式。在2020年春季学期,为了线上教学,她购买了某录屏软件的终身会员。该软件在这两年期间升级了版本,功能更完善,录课效果更好。因此,即使在线下的课堂上,张宇卓老师也会利用该软件为学生录制习题讲评课等内容,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尝试。
秉持着对学生绝对负责的教学态度,张宇卓老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的可能性,攻克空间距离等种种阻碍,从而降低网课对学生上课状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她认为学生状态的好坏与否依然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高度自律。“我所使用的智慧树直播课堂是无法要求学生在线开摄像头的,所以我会反复提醒学生们在家上网课也最好保持线下上课的仪式感,尽量不要趴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听课。”张宇卓老师也常常建议学生课前提前准备每堂课所讲内容涉及的学习资料,最好将课件打印下来或是提前下载到平板上,以保证课上能够跟住进度,及时做好标注,以便课后回看录播视频时能够找到视频位置定格整理笔记。
在张宇卓老师看来,线上专业课的教与学是对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考验,因此需要双方的双向付出与相互配合,而作为教师的张老师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便是关注在线学生们的上课状态,时刻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听课氛围。“网课学习在培养同学们的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她感慨道,线上学习也许是未来学习方式的一种常态化模式,因此,学生和老师均有必要逐渐适应并能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的优质资源。
情景剧演绎配合案例分析 增加课堂趣味性与吸引力
徐美玲老师本学期承担了《民法学》的教学工作,而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以“非法本”专业的同学为主,因此该课程要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授课方式,其目的是让没有法律基础的同学也能够听得懂、学得到,还能有所感、有所悟。正值线上教学期间,空间的阻隔难免使初次接触民法的学生产生距离感。为了能使屏幕另一面的同学们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扎实地学习民法知识,徐美玲老师充分发挥线上授课的优势,灵活运用各类技术软件和互动工具,让网课更多元化和多样化。除了采取随堂小测等常规教学方式,她还悉心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民事纠纷,并通过播放或邀请同学演绎情景剧等形式,让同学们得以快速了解案情,主动接纳民法知识,增加民法学及其线上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
案例分析对于充分调动同学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则是再有效不过了。徐美玲老师指出,这既能尽量保证每位同学能够有发言的机会,也可以让同学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掌握相应知识点,并培育相应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她也时常为学生安排分组,让他们在组内借助法官或者律师的身份进行生动演绎并解析相关纠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理解知识,并尝试感悟民法的深层逻辑,也从而攻破学生体验差、互动性弱等线上教学的潜在弊端。如此一场场身临其境般的民事案例下来,同学们代入角色并积极交流,切身体会并充分领略法律真谛,也得以愈发熟练地运用所学,实践出真知。
对于因课堂时间限制,无法展开的知识点,以及跟本课程相关的讲座、比赛、活动等等信息,她及时借助微信群,随时分享给同学,以扩展同学们的学习渠道。“当然,每次课后的课程重要知识点整理和课后练习题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帮助同学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知。”扎实的知识与源源不断的趣味相结合,徐美玲老师既保证了同学们对要点的牢固掌握,又为线上课堂加入了不输线下教学、甚至有如身入其境般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来自各个学院的同学们,令不少“非法本”专业学生从此对民法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面对面氛围配合双向激励 推动课堂互动性与归属感
与众多老师一样,网课期间缺乏与学生课堂上的互动和交流是本学期承担《幸福心理学》教学工作的刘玉新老师苦恼已久的问题。而由于课程的特殊性,这种课堂交流与信息传递更是必不可少,教师时常需要从学生的非言语表现中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在面对面的教学环境下,这边一个同学抿了嘴,那边一位又皱了眉,大家是否都抬起头,眼神中是否透露着困惑,我都能够明显感受到。”对于刘玉新老师来说,即便学生只字不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双聚精会神的眼睛、一副感同身受的表情,便足以向自身传递出丰富的信息,表达了同学们对于课程内容已掌握的自信。“这种无意间显现出来的自信能够赋予我一种效能感,转化为极大的激励和动力,滋养着我,促使我以更积极和愉悦的心态讲解接下来的知识。”刘玉新老师坦言,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需要在上课过程中被鼓励的,而向来,教师与学生互相给予鼓励与归属感的课堂均能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而线上教学的形式则骤然切断这个接受鼓励的渠道,成为了教师单向的输出,而无法接收反馈。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平时不习惯出镜露脸的刘玉新老师坚持打开摄像头。“我必须对这些与我相隔千山万水而来听我的课的学生用心、真诚。”同时,为了营造面对面课堂的氛围,刘玉新老师在上课时会不由自主地提高音量娓娓道来,尽可能克服网课的局限性,模拟并还原现场教学的效果。期望与自己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融为一体。“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恨不得穿过我眼前冰冷的电脑屏幕,来到每一位同学的身边。”
与此同时,刘玉新老师也努力培养自己线上教学方面的想象力。“我要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有呼吸的人。”尽管面对着电脑冰冷的电脑屏幕,她的心也始终自发地去感受上百号学生的真实存在。为了让自己真正进入这种状态,她开始慢慢地调整和琢磨,起初面对空空一块屏幕时会不免茫然,后来在看见同学们的头像一个接着一个涌进会议室时觉得有趣,而如今每每看到会议室下方显示的人数便能够不禁欣慰:“哦,这么多人在呐。”
课堂上的同学们在了解了老师的需求后也纷纷以实际行动帮助她建立画面感并提升授课想象力。虽然不被强制要求打开摄像头,他们也积极地回应着老师的问题,在聊天区止不住地提问并交流,也时常主动打开麦克风进行互动。刘玉新老师无需如往日一般必须走下讲台、递出话筒才能够倾听学生的思考,技术的便利性赋予了每一位同学随时表达观点、畅所欲言的权利。她在网课期间采用的“投票回答问题机制”也令不少羞涩于在面对面教学中发言的同学具备了大胆做出选择、提出自己想法的勇气。
“如今,我终于把这种感觉琢磨出来了,在最近的课中我越上越有状态,甚至频繁发觉网课的效果超越了线下课堂。”或许,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刘玉新老师的教学经验,在过去两个多月的网课过程中和同学们相互给予彼此的存在感与归属感。这样的双向奔赴也仿佛印证了这门课程——《幸福心理学》中“幸福”的意义。
疫情的规则尽管严厉,贸大的每一位教师却丝毫不在慌乱中驻足。尽管不同的课程是具有差异性的,但以上老师们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态度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基于师生双向努力共同经营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得以体验优质高效的线上教学,我们更应带着高度的自律性共同面对危机,在自己的战场上定一个与这段时间有关的计划。定力和信念蔓延的速度终将超过瘟疫,如约而至的不止春风与希冀。愿我们在这段日子里,“疫”路有爱,共“课”时艰,等待山河无恙,等待人间安康,等待书声琅琅,等待百花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