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面对近年来不断扩大的报考队伍,如何选拔出具备培养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点。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招生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复试在研招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2006年各高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正在进行——
多年来,以初试分数为主的研究生考试体制,虽可以较为科学地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平,但仅通过初试的笔试成绩来判断考生是否具有研究潜力和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而加大复试作用则可以有效加强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
今年,教育部出台有关规定,提出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加大研究生复试权重,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的考核。从上周末开始,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34所自主划线院校,已经开始进行研究生复试工作,其他高校的复试工作也将于4月初陆续开始。
复试权重上升,打破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框框,使更多具有研究潜力和创新能力的考生脱颖而出,但同时一些考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加大复试权重是否会增加“暗箱操作”的几率?高校如何确保复试的公平公正,切实维护考生利益?
复试权重约占总成绩30%—50%
由于历史与客观发展的原因,前些年,我国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招考工作重笔试轻面试,由于人才选拔标准和机制的单一化、机械化,考生的研究潜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在笔试中体现。“研究生考试的最终目的是将有研究潜力和创新能力的考生吸收进来,考分仅仅是衡量学生专业能力的一个方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招办主任郭钊告诉记者,近几年,各高校研究生考试中复试的权重逐渐加大,对考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复试成绩不合格的“应试型”考生,即使初试成绩再高也有可能遭到淘汰;反之,初试时发挥一般,但确有创新能力和研究潜力的考生也会在复试中脱颖而出。
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今年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根据不同学科的要求,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50%的范围内。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大椿告诉记者,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复试试题分笔试、面试和实践能力考核试题三部分;同一学科(专业)各复试小组的面试方式、时间、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原则上应统一;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每个复试小组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妥存备查。
在复试工作中,各高校院系对面试环节的设计也格外慎重,尽量使原则性的规定落到实处,避免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今年,各高校都出台了复试文件,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要求每个复试小组一般不少于3-5人,成员在面试过程中为考生独立、分别打分,最后取平均分,此外,根据各自实际,部分复试小组成员将达到15人左右,还有部分院系在复试小组成员较多的情况下,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办法,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对面试环节的影响。
加大复试权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大对考生面试环节的考核。对此,有考生提出:在面试中,复试小组成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成分会不会过多,考核结果会不会掺入太多人为因素?
“面试绝不是走‘过场’,我们的原则是,在规范而富有创意的复试中公平公正地选拔出优秀且具有潜质的人才。”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招办主任马小侠介绍,人大一直鼓励各院系创新面试考核方式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如有的院系分别制定了细化规范的“专业课评分标准”、“综合组织考核标准”等,对考生的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专业知识背景等进行全面考核;有的院系允许考生除在本专业参加复试外,还可在同一级学科内自愿选择参加其他专业的复试,不但增加了一个调剂录取的机会,同时有利于考生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
从2003年开始,全国各高校均实行差额复试。今年,北京大学复试比例一般为招生规模的110%-130%,复试权重一般为20%-30%;中国人民大学复试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复试权重不低于30%;清华大学复试比例一般为110%-150%,复试权重一般为50%。
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列入考核
为提高复试的有效性,教育部今年规定,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办学特色决定复试内容,其中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情况等内容。
一般来讲,研究工作是艰辛和枯燥的,只有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学生,才能在某一研究领域有所成就。今年,教育部特别将心理健康情况列入复试考核内容。各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相当重视,但缺乏普遍认可的科学测试体系和工具。在这方面,北京大学一直进行着相关探索与实践。
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生玉海介绍,自2004年,北大医学部在招收研究生时已开始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作为考核的一个参考指标。今年,北大校本部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已经联合制定了相关测评体系,在充分考虑考生心理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在部分院系进行试点,测评结果由心理专家进行统计、筛选,并作为能否录取考生的参考条件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今年也首次在复试中引入心理测评系统。该校研招办主任马小侠告诉记者,该心理测评系统由各院系自主决定是否采用,目前,有7个院系申请在复试中使用该心理测评系统。
教育部今年规定,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据清华大学研招办主任郭钊介绍,在研究生复试中,他们一直对考生道德品质方面的考核极为重视,今年将通过查阅档案、面试考核和公示监督等环节,确保录取的考生确为政治上过硬的优秀人才。针对应届考生,清华大学尊重并相信考生所在单位对考生学习期间的全面评价和鉴定;针对往届生,他们会调阅该生的档案,由各相关院系派专人进行查阅,对档案内存在疑问的地方,将提交至院系进行讨论,仍有把握不准的地方,还将上报给学校。
郭钊告诉记者,在复试中,各院系复试小组成员也会就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国内外时事等提问,侧面了解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此外,复试结束后,清华大学会把拟录取名单上网公示,若某考生的道德品质等的确存在问题,知情人可进行举报。
复试工作各环节紧密相扣
如何规范科学地进行复试,确保复试的公平与公正?这是在每年的研究生考试中,考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全程公开。”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生玉海介绍,从2003年开始,北京大学就开始实行“五公开”制度:公布所有考生初试成绩;公布初试成绩名次;公布复试的规则、程序、考核目标、分数计算办法等;公布复试结果;最后,公布拟录取结果。“五公开”制度的实施,确保了整个招生录取过程的公开、透明,使考生拥有了知情权,最大限度地掌握了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同时也达到了相互监督的目的。
“复试是对初试的重要补充,科学的制度、规范的程序、有效的措施、严格的组织管理是做好复试工作的重要保证。”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大椿说,为使复试工作有章可循,他们于2003年制定了《复试规则》,并不断加以完善,《规则》包括:拟录取的硕士生必须参加复试,复试合格方可被录取;复试工作实行二级管理,学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复试规则和复试基本要求,院系负责制定本院系的复试办法并报研招办备案;以院系为单位成立硕士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院系复试基本要求和复试办法须告之考生等。
据清华大学研招办主任郭钊介绍,清华大学除了对各院系(学科专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复试程序、方式、录取总成绩计算办法、拟录取名单等对所有考生进行公示外,他们对复试工作流程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加强了对复试各个环节的监督制约,每个环节紧密相扣,分工细化,某些个人意志无法改变整个复试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今年的研究生复试工作中,各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把复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并尽可能公开化,考生不但可以按照教育部和各高校公布的信息随时查询复试流程及规定、自己在复试中的成绩、自己是否被录取等,同时还可以监督高校是不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科学的录取工作。
近四年来,人民大学一直重视对研究生复试旁听工作的开展,据该校研招办主任马小侠介绍,2005年,为保证复试的公平公正,研究生院和学校纪委共17人四天全程旁听了每一个院系的复试,深入了解院系复试情况,及时总结和交流复试经验。旁听内容涵盖了复试阶段的各类考试:专业课笔试、外语听力和口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等。许多考生说:“有研究生院的监督,我们就放心多了。”
今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均成立复试工作巡视组,成员由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抽调研究生院、纪检、监察部门和院(系)领导组成,对复试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监督。去年,人民大学研究生院还进行了复试现场的实况录像工作,为下一年度复试的培训工作积累素材,以加强复试工作。
搞好复试工作,除了完善严格的组织制度和程序外,选拔一批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正派的工作人员也是复试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各高校均十分重视对复试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政策、业务、纪律等方面的培训,并明确了招生导师在复试工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此外,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今年实行研究生复试复议制度,学生可对研究生复试结果进行申诉。各高校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将严格保证投诉、申诉和监督渠道的畅通,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调查属实的,由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复试工作小组或复试小组进行复议,对于研究生复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实行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