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记者 张枫叶 王雪玮 苏莹 何天齐 奚铭霞)2009年金融海啸肆虐全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成功地化解了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以实际成绩赢得了毕业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为了表彰先进,全面推进我校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入开展,近日我校评选出白艳等11位同志为2009年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王立非等8位同志为就业工作单项奖获得者,信息学院等4个单位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记者特地采访了部分2009年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信息学院:力抓就业 充分发挥学院特色
2009年我校信息学院就业工作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全院师生的齐心协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9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实现了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和高就业满意度的目标。学院就业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我校“2009年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截止到2009年6月,信息学院2009届毕业生全部落实工作,就业率100%,签约率达到62%。毕业生去向包括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知名中外大型企业和各级银行、保险、信托等高层次金融系统。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高。
信息学院九五级校友返校合影
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志娟表示,信息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和专业教育,培养新生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并围绕学院根据学生特色制订的《信息学院本科生在校期间职业规划》进行系统教育培养。张志娟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信息学院在进行学生就业工作过程中的学院特色。
首先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全院教师总动员、齐努力。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把学生的就业工作列为学院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学生工作办公室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全面调研信息学院学生参与科研的状况并撰写调研报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的全面科学发展。全体教师利用个人和集体资源,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
其次是从抓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开始,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并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日常教学及学生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学院从各个途径、多个方面为学生搭建平台,用制度激励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和社会实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第三是通过全程化系统性职业规划教育、全方位多途径的就业指导服务,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信息学院注重引导学生从正确认识专业开始规划好学习,从规划好大学生活开始规划好未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核心竞争力。并通过系统性教育,发放新生《新生职业规划起航》指南,要求新生提交《我的专业探索报告》,掌握新生对专业以及未来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专业方向、专业内容及未来的发展走向,从而对专业学习、未来发展规划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定期召开校友、学长论坛,实现朋辈教育;通过针对性指导,对于不同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进行重点帮扶;与家长建立联系,如给2009届毕业生家长一封信,取得支持和配合;通过多途径的信息化服务,确保学生能即时获得有效的就业信息。
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志娟
第四是主动出击,寻找外部支持,拓展就业渠道。学院通过走出去,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座谈等形式,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极力推介学院毕业生。学院专门成立校友中心,指定专人负责,为信息学院的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第五是总结经验,承前继后,做好传承工作。就业工作不是一时,而是持续性的。信息学院就业工作之所以连年在学校位居前列,与注重总结经验、注重传承工作是分不开的。学院每年组织召开毕业生党员座谈会,发放毕业生调查问卷,通过毕业生留下的宝贵建议,进一步改进学院各项工作,尤其是就业指导工作。这些措施都为学院开展就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白艳:因材施教 精细化管理学生
金融学院原党总支副书记白艳领导的辅导员团队表现尤为突出,在就业工作满意度测评中名列全校第一,就业率高达98.93%。白艳老师被评为“2009年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并获得“到西部、基层就业引导奖”。
白艳从1995年开始兼任金融学院辅导员,十多年如一日,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最近一年多来,为了做好05级同学的就业指导工作,她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博学楼九层的中间窗户的灯经常亮到很晚。很多学生说,从楼下远远看到那盏灯就能感觉到温暖和前进的力量。
金融学院原党总支副书记白艳
在复杂琐碎的的就业指导工作面前,白艳选择从面到点的精细化管理。她首先鼓励学生尽早确定就业意向,并根据就业意向分大类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对于打算出国深造的学生,白艳在掌握学生学业的情况下,合理地向他们推荐学院项目,让他们能实现出国深造的梦想,并与学院领导协调,将交流项目提早到大四,为学生节省出一年的宝贵时间。
对于准备求职的学生,白艳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学校的就业政策、工作流程,随时耐心地为有疑问的学生答疑解惑。她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沟通我校就业政策,积极向用人单位推介学生,并采用校友录、qq群、飞信等通信手段将就业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提高获得满意工作的机率。
对于考研的学生,她主动邀请学院阅卷老师做试卷分析,请研究生介绍复习经验,并在考前亲自召开指导会为考生加油打气。针对考研失利的学生,她及时搜集招聘信息,帮助他们尽早落实工作。
其次,白艳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家庭背景、个人性格特点,并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各时期的不同需求,建立帮扶档案。她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帮助学生分析各用人单位的情况与他们自身的优势,以提高就业的成功率。谈到引导学生到西部及基层工作的问题,白艳说,她会用一些校友的实例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解决“鸡头和凤尾”的抉择。2009年金融学院有10余名毕业生回到西部,其中还有部分党员。
白艳说,自己辛苦一些不算什么,但最让她遗憾的是部分学生平时自我要求不高,最终由于时间紧迫,无法顺利毕业,令人惋惜。采访的最后,她对所有学生提出自己的希望:一是用平常心对待毕业,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放弃,才能有所获得。二是不能短视,找工作不应太过功利,应更看重工作对自己的培养。三是毕业生应有坚定的信念,敢于坚强地面对挫折。四是在校学生应更加珍惜自己在校的时间,及早规划人生,不断提高自我。
王立非:改革创新 最大限度创造就业机会
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因其在2009年学生就业工作上的突出表现获得“2009年度就业工作‘一把手’突出贡献奖”。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主”的王立非院长认为,院长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学科建设或学术研究,学生就业在某种意义上更为重要。他指出,“就业并非孤立存在,这是我们工作所围绕的中心。”
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
长时间以来,王立非院长坚持让就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招生、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在院系建立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王立非院长一直奉行“就业从招生开始”的理念,积极改革高考招生方案,与招办携手选拔全国外国语学校优秀生,实行“免推”入学。在学生本科学习过程中,他大力提倡、鼓励学生进行双学位、辅修的学习,在学习期间参加国际化培养模块,着力打造拥有英语和经管知识的双向复合人才。在王立非院长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英语学院“英语+商务”的多元培养模式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良好的生源和科学的课程设置为优秀就业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进行毕业生就业工作时,王立非院长非常注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他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推荐毕业生就业。传统的招聘会应聘模式中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互不熟悉,往往造成双方的需求难题。为此,王立非院长加强与各实习基地联系,同时借用培训项目单位的人才缺口开展深度合作,推荐优秀有能力的学生参加各类教辅、管理工作,做好先期人才导入。除此之外,英语学院还曾为企业组织学院学生的单独面试会,最大程度地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
另外,王立非院长主动与招生部门联系,积极争取扩大保研比例。2009年英语学院成功建立翻译硕士点,在王立非院长的努力下,学院设立笔试口试等多项选拔机制,成功保送研究生30人。此举为本科学生的深造开通了渠道,更为日后高端人才的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王立非院长发现本院研究生在一些教学实践中评价很高,收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因而在学院招聘合同英语教师时,王立非院长倡导优先录取本校研究生。此外,学院推行人事派遣制度,与经过考核的录用教师签订稳定的用工合同,提供教学培训和观摩的机会,以增强其职业竞争力。除教学外,合同教师还可参与学院管理、科研等各项活动,最大程度地发挥职业特长。
总结就业工作经验,王立非院长大力强调一定要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进行改革与探索。要在深入细致地了解研究政策之余把握市场信号、抓住机遇、确定正确的工作方向,在探索中寻求新的机会。
王立非院长说,对学院最好的回报就是学生被最好的用人单位录用,在岗位上充分发挥才能。学生能勇于进取,有所追求,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是自己的希望和职责所在。
梁蓓:竭尽全力 用爱心创造机会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梁蓓教授获得“2009年度就业突出贡献奖”。谈到她为自己的学生所做的工作,她坦言,“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我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份力。”
梁蓓教授从五年前就开始通过向用人单位推荐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至今已有40名学生通过梁蓓教授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我认为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是有爱心,这是先决条件。”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梁蓓教授
在采访中,梁蓓教授说,“学生在就业方面有心结,作为一个教师,看着这些曾经活泼可爱的孩子陷入焦炉,我便觉得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当梁蓓教授看着学生们漫无目的地投简历,并且急切地盼望着回信时,她的内心就会感到十分难受。“经过人力资源部和部门经理的多重筛选,只会由极少数简历能递到总管手中。由于人力资源部和部门经理的个人偏好,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就错失了一个本可以让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正因如此,梁蓓教授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优秀学生的简历投递给直接负责人,既提高了效率,又加大了求职的学生被工作单位录用的机会。
梁蓓教授在谈到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友好关系的经历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们不仅要把学生推荐出去,还要把公司引进来。”“原本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只在清华北大招聘人才,后来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1995年时将负责人Wasten请到贸大做了一期讲座,让他接触贸大的学生。”她说,“Wasten的汉语很流利,但他询问我是否可以用英语做演讲,我同意了。”据梁蓓教授回忆,讲座的效果非常好,既此之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来我校参与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梁蓓教授拥有自己的执教特色,即将教育与就业紧密联系。“让学生在校时就拥有市场所需的本领是我从事教育工作中一直坚持在做的事。”“在我所讲授的本科生课程里,我将介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很重要的内容加以教授。”对于研究生的教育梁蓓教授也有自己的方法。在研究生一年级开学前,梁蓓教授会对学生们进行暑期集训,让学生们观看《大国崛起》、《西方的衰退与东方的崛起》、《蓝海战略》等反映当下经济形势的影片,同时安排英语和礼仪方面的培训。她带领学生走访各家机构,了解存在于课本之外、实实在在的经济体制。假期期间,她还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机会,使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社会。
应学生们多年的呼吁,在梁蓓教授的倡导下,两年前,她与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学生一起开设了“人生讲堂”学习项目。活动内容包括邀请著名企业家,如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做客贸大,或走访著名企业等。“这是一种间接的帮助学生就业的方式,我所能推荐的人对于毕业生来说是少数,然而掌握了推荐自己的本领,学生就可以自己将自己推向市场。”
采访之余,梁蓓教授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学生送给她的礼物。“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她翻箱倒柜地翻找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贸大的学生永远都是那么可爱,这让我觉得我为他们做这些都是无比值得的。”
丁隆:与时俱进 打造过硬的专业质量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今年将逼近700万大关。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获得了我校“2009年度就业贡献奖 ”,来自外语学院的丁隆副教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寻找就业机会,帮助一批又一批学子找到理想的工作。
丁隆作为外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他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他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毕业生牵线搭桥。在他的努力下,我校阿拉伯语专业就业率连年保持“双高”。即使在就业最为困难的2009年,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仍达到100%,且就业层次普遍较高。
右一:外语学院副教授丁隆
丁隆一向密切关注阿语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和就业状况。他告诉记者,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作为“稀缺资源”的小语种毕业生,也开始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虽然,社会对小语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大幅攀升。然而,近年来,我校阿语专业就业情况却“这边风景独好”。这主要归因于我校阿语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生竞争力强。我校外语专业“经贸+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阿拉伯语是小语种,用人单位较为稳定。因此,丁隆教授注重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就业信息。他与央视、国际广播电台、中土公司等重点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每年向这些单位推荐我校毕业生。
丁隆告诉记者,小语种小班教学的特点使老师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老师和学生课上是师生关系,课下则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他密切关注学生的就业动态,特别是就业遇到困难的学生。丁隆一方面和学生促膝谈心,缓解他们的压力,帮他们出谋划策,一方面为他们积极联系就业单位。他对记者说,学生远离父母,独自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作为老师,帮助学生责无旁贷。他坦言,在就业问题上,老师的心情和学生的父母一样,都盼望 “孩子们”有个好的归宿。
丁隆认为,高水平的课程,过硬的教学质量,是打造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教学中,他既注重基础,又结合实际,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他利用业余时间,建立网上FTP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丁隆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2007级学生文章达大二时经学校推荐,参加了外交部选调生考试。他凭借优秀的专业水平,力挫北外、上外等专业外语院校学生,被外交部录取。大四时将被外交部派往国外留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外交部工作。2005级学生余宗晋在中央电视台应届生考录中,以优异的专业水平和突出的特长考取央视驻外记者。
丁隆认为,我校生源好,人才培养质量高。只要紧密结合我校“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特色,彰显“专业精、外语强”的优势,毕业生就能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