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研究报告摘要说明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南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联合研究组
当前,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轨道上又取得积极进展,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区域经济合作趋势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加快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有利于在现有基础上迅速、全面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有利于在世界经济中更加有效地配置两岸经济资源,有利于两岸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良因素的挑战。为了量化评估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对大陆经济的影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南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联合研究组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以下简称CGE)进行了模拟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一、两岸经济合作现状分析
从两岸经济合作规模看,2008年两岸贸易规模达到1292.2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额为258.8亿美元,大陆自台进口额达到1033.4亿美元。台湾已经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大陆则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截至目前,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9万个,累计实际吸收台湾直接投资488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五大境外投资来源地。
从两岸贸易结构来看,大陆台资企业从事的加工贸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岸贸易结构。两岸约一半的贸易是由大陆台资企业引致的,台湾是大陆台资企业最重要的原材料、中间品的上游供应地。大陆对台出口最多的几类产品依次是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基础金属、化工产品、其他制成品(羽毛、陶瓷、珍珠等);自台进口前几类产品依次是电子产品、其他制成品(羽毛、陶瓷、珍珠等)、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基础金属。
目前,大陆对台湾地区商品全面开放,但台湾方面却未履行加入世贸组织(以下简称WTO)时的承诺,仍禁止大陆2194种商品输入岛内,占台湾全部进口商品总数的20.3%,其中包括农产品834种,工业品1360种。由于这些不合理限制,影响了两岸贸易的正常进行,不利于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入开展。
二、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对大陆经济的影响评估
为较为科学、客观地评估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对大陆经济的影响,联合研究组根据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情况以及周边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况设定了模型的假设前提,即在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分别与东盟建立自贸区,实现产品零关税基础上(简称三个“10+1”),按照两岸贸易自由化程度由高到低,设置了4种方案,以此评估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对大陆经济各项指标的影响(见下表)。
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对大陆经济影响
指 标 |
方案1 |
方案2 |
方案3 |
方案4 |
GDP(%) |
0.63 |
0.63 |
0.67 |
0.67 |
福利(百万美元) |
9007.5 |
9038.5 |
9277.93 |
9282.69 |
贸易余额(百万美元) |
6145.75 |
6117.5 |
5900.32 |
5897 |
贸易条件(%) |
0.69 |
0.68 |
0.63 |
0.63 |
(一)对大陆经济指标的影响
评判双边关税减让或贸易自由化对各经济体的影响,通常综合下面几个指标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即双边关税减让和经济合作对各方福利水平的影响,对各方实际GDP的影响,对各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对具体行业产出、进出口等方面的影响。
具体来看,关税减让对大陆的GDP增长具有正面影响,增长率将提高0.63-0.67个百分点,其中包含了三个10+1的影响,特别是大陆与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所获得的收益。如果扣除掉这些因素的影响,只考虑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对大陆经济的影响,大陆GDP增长率将提高0.36-0.4个百分点。
在几个模拟方案中,大陆福利水平均有所提升,约在90亿美元至93亿美元。
随着两岸间投资及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亦将带动大陆就业率增长。
两岸关税减让和贸易障碍的消除将有效促进大陆对外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大陆进口、出口也将可能获得增长。更重要的是,两岸贸易自由化也将极大地促进了两岸之间的贸易发展,在方案1中,两岸间22类商品的贸易额均有所增长。其中,大陆对台出口增长较快的商品是谷物、纺织品、动物及动物制品、基础金属、汽车及配件;自台进口增长较快的商品是谷物、服装鞋类、皮革制品、汽车及配件、动物及动物制品。
在几个模拟方案中,大陆贸易条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二)对大陆产业部门的影响
通常情况,自由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整体经济和福利增长,但对各产业部门而言,受益和受损程度会有所不同。在自由化程度最高的方案1中,两岸关税减让对大陆各产业产出的影响都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是大陆经济规模较大,对台出口占大陆总出口的比重较低。
从具体产业看,大陆22个产业部门中,两岸贸易自由化将提高13个产业的产出水平,其中电子产品、基础金属、汽车及配件、其他交通工具(铁路机车、航天器、船舶等)、其他农产品等行业是产出增幅前五位,分别增长7.14%、4.44%、3.56%、1.85%、1.37%。
其他9个行业的产出将小幅下降,食品、纺织品、纸制品和印刷品、化工、林产品等产业产出降幅均在1%以内。而其他制成品(羽毛、陶瓷、珍珠等)、木制品、服装鞋类、皮革制品四个产业产出降幅在1%-3%之间。
(三)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两岸通过商签经济合作协议,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将使两岸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将有利于拓展两岸经济合作领域,扩大两岸经济合作规模,深化合作层次,加速两岸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发展,对大陆经济贸易增长有着积极影响。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大陆某些产业会因资源在产业间的重新配置而受到一些影响,这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来促进发展,降低不利影响。需要说明的是,CGE模型模拟的结果主要是得出一种指向性的结论,与未来实际发生的情况会有所差异。
三、有关建议
(一)逐步有序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未来涉及内容必然会比较广泛,也涉及两岸各个产业的发展,恐难在短时期内全部达成共识,可以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协商就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等内容先达成总体性的框架安排,再逐步协商各个单项议题。对于双方关心的需要尽快减税或开放的少数商品和少数服务行业,“早期收获”应是一个可行途径。
(二)尽快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两岸经济关系虽然合作规模很大,但仍有一些基本的经贸往来还不能正常进行,比如大陆部分商品输台受限、赴台投资受限,台湾不开放高端产业到大陆投资等等。这种限制不仅阻碍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扩大和深化,也不利于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顺利推进。两岸均为WTO成员,理应给予相互平等的待遇,消除歧视性限制,这应通过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加以实现。
(三)兼顾双方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为了照顾台湾同胞的利益,大陆2005年以来单方面出台了几十项惠台政策措施,今年大陆又通过对台采购等多项措施,支持台湾相关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根据以往的惯例,两个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协议应以相互给惠、实现双赢为原则。在今后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商谈中,也应兼顾双方的利益,争取共赢的局面,才会更加有利于两岸的经济发展和合作。实际中,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大陆平均关税水平高于台湾,部分产业发展水平也较低,在两岸经贸自由化进程中,大陆将承担更大的降税压力,将面临一定的冲击。上述模型评估也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还有企业反映,台湾是一高度开放经济体,两岸签署经济合作协议后,若有第三地货物或服务借此通过台湾进入大陆,可能会对大陆业界产生不利影响。希望台湾产业界也充分考虑大陆方面的诉求,才能更有利于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推进。
(四)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加强产业合作是两岸产业界的共同呼声。在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框架下,建立起两岸产业合作机制,共同制定产业合作总体目标、重点产业合作内容,并分阶段加以实施,应是两岸产业合作的重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