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信息学院 供稿)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高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信息学院联合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在2025年上半年举办了八期“AI-Edu”系列工作坊。活动聚焦AI在教学场景中的典型应用,助力教师开启智慧教学新范式。本系列工作坊内容丰富,涵盖三大核心方向,系统展示了AI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广泛前景,反响热烈。
一、AI赋能教学全流程

俞蔚捷老师(上)王一帆老师(下)
俞蔚捷老师展示了“惠园AI广场”在课件生成、智能出题、润色写作、互动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帮助教师将AI工具有效融入教学实践。王一帆老师以Coze平台为例,介绍了无代码构建个性化智能助手的流程,为教师提供了答疑、任务分发、教学互动等智能支持,推动教学流程的智能重构。
二、AI助力教学效率提升

陈俊彰老师(上)佟强老师(中)刘宁宁老师(下)
陈俊彰老师以“零基础制作AI工具”为主题,引导教师通过提示词生成具备语法纠错、小游戏等功能的网页,展示了非程序背景下的实用AI编程方式。佟强老师介绍了大语言模型在代码生成、知识问答、任务规划等方面的辅助作用,提升了教学与科研效率。刘宁宁老师从Kimi等工具出发,分享了AI对教学资源配置与课程设计方式的改变。
三、AI驱动教学内容创新

王国龙老师(上)刘沛羽老师(中)陈东华老师(下)
王国龙老师展示了AI在教学视频生成中的实际应用,包括结构化处理、虚拟讲解与资源可视化。陈东华老师介绍了“课件AI学习助手”项目,项目聚焦课件数字化与结构化重构,改善了内容单一、交互性差等问题。刘沛羽老师解析了大模型在复杂推理、结构化解题与科研训练中的潜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辨与探索能力的提升。
举办“AI-Edu”系列工作坊,是学校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重要实践。未来,信息学院将持续携手相关部门,深化AI教学技术研究与实践推广,助力教师构建更高效、更智能的教学模式,建设面向未来的智慧课堂。
(撰稿:俞蔚捷 审稿: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