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人才强校 > 正文

人才强校

[特稿] 攀登学科高峰的国际贸易系教师

发布时间: 2007年05月17日 编辑:

攀登学科高峰的国际贸易系教师

本报记者 皓月 通讯员 胡东旭

一支优秀的学术队伍,对于学科建设的推进至关重要。我校国际经贸学院的国贸系,就建成了这样一支发挥重点学科建设关键作用的优秀团队。

国贸系由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和世界市场行情3个教研室构成,现有20名教师,其中9名教授、8名副教授、3名讲师(博士生导师7名),这支队伍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学科及各级研究课题,获得多项科研奖项,成为国际贸易学科建设的支柱。

耕耘在学科前沿

国贸系的资深老教授们,在学术、科研、教学上起到了突出的带头作用。王林生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国内最早提出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合理内核”的思想,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国策提供了理论支持。他还参与创办了《国际贸易问题》杂志,参与筹建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薛荣久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系统研究关贸总协定,为我国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供了研究支持。他承担的“211工程”建设项目《国际经贸理论通鉴》具有学科基础性建设的重大价值。他相继参与创办了“关贸总协定研究会”、“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和“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1991年,以薛荣久教授为首创办了“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为全国国际贸易学科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交流平台,目前国贸系承担了“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常设秘书处的主要工作。

思维活跃、博采众长的中青年教师,秉承学系的优良传统,活跃在学术前沿。林桂军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国外学术界确认为最早将数量分析方法引入中国对外贸易研究的学者。他发表在China Economic ReviewSSCI索引)上关于人民币汇率研究论文被下载的数量进入该期刊的前十位,他和其他教授合作研究的《属权法国际贸易核算体系与中美贸易平衡》对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葛嬴博士被SSCI收录的论文达8篇,他关于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与公平问题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Regional Inequality,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Foreign Trade: the Case of China”,于2005年参加了由联合国大学国际发展经济学研究所举办的国际论文奖(Essay Competition)的评审,并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他的研究成果为探讨和解决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不平衡发展现象提供了系统、可靠的理论支持,对于我国在未来科学地制定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徐进亮副教授所著的《原产地规则——产生、运用及改革》一书荣获我国外经贸领域最高学术奖—— “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著作奖”,《如何有效提高我国加工贸易的水平》一文荣获我国首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赵忠秀教授的论文《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兼析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论文三等奖;与他人合作的《The Impact of Foreign Ownership, Local Ownership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on Spillover Benefit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获第九届全球贸易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最佳论文奖;唐宜红教授的《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福利效应及其政策分析》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征文”优秀奖。

国贸系的老师们还一直关注国际投资、跨国公司、国际服务贸易和世界市场行情的教学和研究,电子商务、特许经营和采购学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已显出明显的优势。目前,国贸系建立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中心”、“国际商务研究中心”和“特许经营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我校“十五”“211工程”国际贸易学科两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重大理论与政策研究,二是WTO框架下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问题。国际贸易系的教师经受考验,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这两个项目的顺利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开拓在教学一线

国贸系本科《国际贸易》课程建设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地位。1958年,学系教授们通过研究和编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国际贸易》,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贸易》教材。姚曾荫、张毓珊、陈寿琦、于景霖、王林生、陈同仇、薛荣久和张锡嘏等老教授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历经几代教师的努力和锻造,《国际贸易》教材所确立的理论和政策体系及教学框架被全国高校普遍接受和采用。2005年,《国际贸易》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国贸系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历史悠久,体系合理完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由黎孝先教授主编,王健、石玉川和乔荣贞三位教授任副主编,全体教师参编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多次获得各种奖项,被公认为本课程影响最大的教材,被国内高校普遍接受和采纳。2004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际商务桥”网站。

《跨国公司》、《WTO概论》、《电子商务》、《特许经营》、《国际商务谈判》和《采购学》等都是在国内国际经贸专业培养中最早设置的课程。

在研究生的教学培养中,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系统地讲授《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高级课程,并开设了《国际贸易的实证研究》,加强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规范的学术训练,提高了培养质量和学生的竞争力。《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全英文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项目,以侧重国际贸易为主要特色,深受国际学生的欢迎。国际贸易系的教师为留学生的专业教育承担了不可或缺的教学和研究指导工作。

薛荣久教授在研究生《国际贸易学》的教学中探索研讨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研究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张玮教授在《跨国公司》的教学中推行文献阅读加以研讨式的教学,使学生们接触到最新的学术文献。朱明侠教授在《特许经营》教学中的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生动活泼。王健教授在《电子商务》教学中调研式的教学也独具特色。

树立起师德风范

国贸系的教师,深知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重要性,他们虽然大都拥有正副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但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其自觉的行动。他们通过到国内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进修学习、合作研究、建立学术团队或研究中心进行课题研究、以课程为中心建议课程小组研讨教学内容和方法、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等方式,不断提高水平。他们在教学上互相切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老教师从新教师身上获得新的信息,新教师从老教师身上学到好的经验。2006年,学系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习型班组”。

国贸系的教师非常重视对学生言传身教,对学生耐心、细心,关爱有加。薛荣久教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把所获奖金捐赠给学校,提供给学生做奖学金。石玉川教授身患癌症,但身体好转后仍然坚持给学生上课和指导学生,直到退休。唐宜红等教授曾获得研究生教学“华为奖教金”。冷柏军教授、张家瑾副教授等老师均在学校或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中排名前10%。

国贸系非常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把自己的命运和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国贸系的教师党员比例高,在2005年全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党支部。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