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人才强校 > 正文

人才强校

[特稿]卢进勇: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领域的知名学者

发布时间: 2007年07月06日 编辑:

卢进勇: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领域的知名学者

记者 王翔

卢进勇,我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直接投资(FDI)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人员和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 。在境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有的论文获得了“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论文奖”和“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优秀论文奖”等;自己编著和参编的已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及教材30多部,其中有的著作获得了“中国图书奖”和“优秀畅销书奖”等。在学术研究中,曾提出过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

为推进我国对外开放不遗余力

最近,由卢进勇教授负责的“中外跨国公司成长环境与模式比较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该课题研究立意新、应用性强,属于跨国公司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研究将采用实证调研、问卷调查、案例剖析、中外对比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从中外跨国公司成长环境与模式角度出发,对比其异同之处,意在找到中国跨国公司成长的特殊性,以及应向国外学习借鉴的地方,提出新的理论和见解,为政府与企业出谋划策,以更好地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推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多年来研究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方向的卢教授告诉记者,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一批中国跨国公司从无到有成长起来了,丰富的实践为此项目立项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可以说,对比研究中外跨国公司是现实提出的需要。关于如何具体展开研究,教授说:“作为项目组长,我主要是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设计好研究调研大纲、搞好研究分工、制作好调查问卷、把握好研究进度、控制好成果质量、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等”。

教授认为,学术研究一定要重视在实际工作和教学中的应用,只有走到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充分利用自己在研究领域的多年积累,才能得出有深度和有的放矢的观点。教授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承担了一些商务部和科技部等单位的研究项目,研究报告受到了好评,一些成果和建议已经转变为决策或政策法规,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贡献了一份力量。

潜心研究,硕果累累

1982年毕业于人民大学开始,教授就开始涉猎国际投资方向的书籍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重点研究该领域近二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期间在境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有的论文获得了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如“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论文奖”和“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优秀论文奖”等。自己编著和参编(译)的已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及教材达30余部,如《国际经济合作》(已入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际经济合作原理》(于1994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政策与实务》(1994年出版,我国第一部有关企业海外投资的著作)、《入世与中国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于200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全国公务员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于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国际服务贸易与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国际投资》(商务部统编现代经济知识干部读本)、《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案例库》、《知识产权与国际竞争:产业技术知识产权战略》(于2004年获第六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二等奖)等。

在学术研究中,教授曾提出过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见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服务业如何对外资开放一直存在争议,教授最先提出了“服务业梯度开放理论”,认为服务业应依据其竞争力状况实行对外资的梯度开放,从行业准入、持股比例、业务范围、地域范围、分支机构和高层人员等几个角度进行调控,采取逐步开放的政策。这个理论被后来的服务业开放实践所验证。中国加入WTO后,教授于2001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应“抓住机遇走出去”,认为入世后在国内主要是尽义务和接受挑战,而权利和机遇主要体现在国外,所以中国企业要尽快走出去。这个观点的提出受到社会重视,不仅被多次引用,而且商务部有关领导还约见作者深入面谈。最近几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速超出人们的预计,是什么原因推动了这种高速增长?教授提出了“四大不平衡引致海外投资高速增长”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地区发达程度、产业成熟状况、企业竞争实力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四大不平衡的存在推动了对外投资的较快发展。这种状况是不能完全用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解释的,因此该理论需要修改更新。另外,教授还较早提出了“应重视扩大服务出口”、“两税并轨有利于营造公平的投资环境”和“对外投资是整合资源手段”等比较新颖的观点。

教授告诉记者,多年的科研经历使自己悟出了以下道理:搞科研应重视领域性、目的性、创新性、团队性、国际性和社会认可性;应重视建立稳固的研究平台、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同时重视控制研究成果的质量。谈到未来的打算,教授沉思一下说:“现在是巨变的时代,是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大发展的时代,是需要理论创新的时代,联系中国丰富的实践推进理论创新是今后义不容辞的任务”。

教学永远都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在从事繁重的科研任务的同时,教授还承担着为研究生、本科生和干部进修生的教学任务。作为博士生导师的他在谈到为本科生上课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教学永远都是教师的最大义务,今后很想多给本科生上些课,本科生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培养好本科生,我们才能拥有一批更合格的研究生。”“从最简单的地方讲起,扩展他们的思路,仿佛在他们门前慢慢推开一扇门。”

教授喜欢从教学之中寻找乐趣。无论是针对本科生的启发性、引导性教学还是针对研究生的研讨式、思辨式教学都给他一种作为教师,不断传播知识的满足感。除上课外,教授现在还负责指导4个博士生和11名硕士生,今年还计划招收12名博士后。教授平易近人,喜欢带着学生一起搞科研。他认为,教师除了教学之外,还应当给予学生们所需要的指导,包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研究。作为外国直接投资(FDI)研究中心的主任,教授还担当带领相关人员进行网站建设和出版专业图书等工作。

大学的科研应与教学“比翼双飞”

“我喜欢教学”卢教授真挚的说,“喜欢这种在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忙碌。”显然,卢教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每一天的挑战。卢教授认为,教学是检验科研的舞台,科研又应为教学服务。两者只有结合的好,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为了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卢教授经常会让自己的学生们加入研究团队,实地检验学习的成果,让学生们得到锻炼,并更好地推动科研。“导师必须带领研究生搞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指导学生”。

工作之余,教授还担任着一些社会兼职: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与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商务部“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贸易与投资咨询组”专家、中日韩投资模式联合研究中方专家、国际投资师培训认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WTO研究院服务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和研究员等。谈到繁重的工作时,教授欣然一笑“忙,但是已经视之为一种常态”。教授非常喜欢这种忙碌感,这让他的生活非常充实。他最喜欢的时间莫过于周末与假期了,不是因为能够尽情的游玩、放松,而是因为可以有整块的时间让自己来支配,潜心科研。

教学与科研需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适当的社会兼职工作对我的教学科研很有帮助。”教授告诉记者,书本的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与充实。适当的社会服务工作有助于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更具有针对性;能够知道研究领域的实际变化情况,也有利于捕捉具有学术前沿性的项目或课题,使得研究切中要害,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对策方案。可以说,对于应用经济学而言,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就是“源头活水”。

整个访谈过程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度过,每谈到学术研究与教学时,教授总会神采飞扬,记者深深感到的是一位学者的睿智与学术气息。祝愿卢教授在教学科研上取得更大的成果!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