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人才强校 > 正文

人才强校

[特稿]记我校商学院院长张新民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发布时间: 2007年01月18日 编辑:

从“Quality of earnings”到企业财务质量分析理论的创立

——记我校商学院院长张新民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记者 南方

200612月,在教育部颁发的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中,我校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撰写的学术著作《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荣获三等奖。这部专著2001年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著作出版后的5个年头里,张新民又先后在3部专著、6部教材和多篇重要学术论文中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一书中提出的理论进行了不断的完善,目前该理论已经得到了国内众多同行的认可和欢迎。张新民也因此而成为了企业财务质量分析理论的创立者。

来自于 “quality of earnings”的启示

据张新民介绍,财务分析一般是指企业的有关信息使用者借助于财务报表、相关财务信息、以及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水平分析、共同比报表分析和比率分析等三种法,这三种方法虽然为企业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间的财务状况差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在运用比率分析时,经常会出现信息质量低劣、比率意义不清或不够科学的比率,从而影响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正确判断。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新民从美国一本相关的专业教材中读到了“quality of earnings” (利润质量或盈余质量)一词,使他深受启发:这不是利润质量吗?有利润质量就应该有资产质量、现金流量质量、资本质量等!但在那时,上述财务质量概念还没有人系统化提出,更没有人对其进行理论界定和相关分析方法的研究。张新民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研究领域。为此,他开展了一系列艰苦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在2000年提出该理论,并于2001年出版了《 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一书。在书中,他结合当时的财务分析理论与实践,剖析了财务分析理论在质量分析上的不足、分析了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与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有关的概念,并按照资产质量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分析、利润质量分析、现金流量质量分析的逻辑关系展开研究,形成了完备的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体系。这对当时财务分析理论大都集中于利用财务报表的财务资料进行一般的数量分析是重要的理论贡献,对大多数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这一理论的提出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博士、教授、院长三个角色都很重要

作为管理学博士,多年来张新民一直在企业财务分析、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等学术领域展开科研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重要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出版多部专著和教材。其中,张新民的系统化论证财务质量分析理论的学术论文和体现财务质量分析理论的专著及教材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张新民也从而成为在中国财务分析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

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民除了指导博士生外,还承担了MBAEMBA课程,并曾为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的EMBA项目授课,是国内EMBA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教师之一。

作为商学院的院长,张新民认为,自己的使命不仅在于处理好内部的日常事务,还必须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宣扬学校,树立学校的商学教育品牌。这就要求自己不能“在家里当院长”。为此,他花大力气潜心研究商学院的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不遗余力地对外推介学院,宣传外经贸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百度一下“张新民院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会发现,张新民在各类研讨会、论坛、媒体采访的精彩观点大量流传在各类媒体上。他的言论广泛涉及商学院建设和商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关于中国MBA教育的发展问题,他指出“中国MBA教育,需要胸怀、更需要信心”;关于MBA教育的本质,他认为MBA教育是给人以“系统化地驾驭企业资源、与环境融合、实现企业目标的智慧”的教育;关于中国大陆商学教育的基本格局,他提出了“三个层次”的划分思想,即“三、四十所处于第一层次,已拥有EMBA教育能力、并基本完成了基本的师资储备和对商学教育规律的探索;五十所左右处于第二层次,正在探索上学教育规律、正在按照商学教育规律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其他为第三层次,基本上刚刚接触商学教育”;关于国有大学商学院的发展,他认为“国有大学对商学院的内部管理体制将决定各个商学院的命运”;关于商学教育与企业家的关系问题,他幽默地比喻说“毛泽东不是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但黄埔军校确实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家”;关于商学教育与学生质量的关系问题,他又形象地比喻说“商学院像加油站,它提供一定质量的油。但加完油后跑得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的内在质量;但商学院又不简单是加油,还有一个系统化地整合教育资源的过程”;关于中国管理学在世界的地位问题,他指出“模仿永远得不到对手的尊重,要想在世界管理学界有地位,必须对世界管理有自己的独到贡献”;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宗旨问题,他指出“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中方不能只是被动接受者,而应对项目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关于EMBA教育问题,他语出惊人地说“中国大陆高质量的EMBA师资不足50人”、“价格降低,失去的不仅仅是教育的质量,更会失去应有的尊严”、“EMBA教育是商学院面临的极大挑战”、“过分强调EMBA的学员资源、忽略教育的内在质量是对商学院的侮辱”;关于外经贸大学MBA教育的体会,他概括为“实力、质量、尊严,即实力决定质量、质量赢得尊严”;等等。

记者还看到,某记者在其博客上的一篇题为“从杀鸡到复旦”的文章中,描述了其对各大商学院院长的采访经历。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我采访过的院长中,对MBA教育真正有研究有见解有紧迫感,而且还诚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的院长张新民和中欧商学院的院长张维炯”。

张新民的上述努力,在不断提升我校商学院社会形象的同时,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200612月,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英才杂志社等十余家媒体举办的“中国管理100评选中,张新民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钱颖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刘吉、长江商学院的项兵等一起进入“中国管理100,并与该四位院长一起荣获2006年度“推动中国商学教育进步的人”。

作为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带领全院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进行各种教学探索。他在本校率先实施了“不分专业招收本科生”、在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中融入“ACCA”和“CGA”两个国际会计方向、大力推行双语教学和纯英语教学、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在留学生教育中在国内率先开设了纯英语留学生MBA项目等;在学科建设上,根据学校“十一五”规划,商学院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以主要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术力量,在战略管理、国际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等领域形成了强大学术梯队;在科研上,商学院推行了有竞争力的科研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大力支持教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商学院教师申请科研项目总数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很感谢商学院院长这个职务

张新民身兼学院的行政和教学工作,自己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和社会活动。当记者请他谈谈工作、教学和科研的辛苦时,张院长坦言,经常听到有人讲,做行政管理工作会影响科研产出,实际上这是一个如何调整各方面工作关系的问题。他说,我非常感谢院长这个职务,管理岗位的实践对我的科研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比如:对预算的认识,对经营和管理基本关系的认识,都是我在管理实践中感悟到的,这不是光看看书就能感悟出来的。在我的工作感受中,我特别要强调的是管理活动对科研的促进作用,只要用心,一定有促进,我一直比较注重管理实践和研究的结合。

张新民还说,很多时候,研究不是一个简单查阅资料和冥思苦想的过程,不是说只有看书才是研究,搜索资料就是研究。研究的范围很广,做院长,我的案头时间短了,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思考却更多了,这恰恰是作为商学院的学者应该做的,因为我们不是经济学家,在大多数的实践中并不是要通过复杂的模型来分析问题;商学院的研究工作更多地要和环境、目的以及各种限制因素相结合,这是商学研究方法与经济学研究方法有较大区别的地方,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扩大其研究的视角和领域。我很注重工作效率和研究效率,工作抓主要矛盾,研究也要抓主要矛盾。

给记者印象颇深的是张新民特别强调对时间的管理。他认为,对时间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不能有效的管理时间,就什么也谈不上,只有关注研究效率,把研究和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在高强度的管理状态的同时产出质量较高的科研成果。这是观念、理念、思考方式的问题,如果把行政管理和科研对立起来,就会非常矛盾,在管理时分心,在研究时也分心,结果什么也干不好。

在谈到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时,张新民说,教学和科研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这已经被很多老师们反复证明。一个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反复地思考,发现问题,那种认为教学是对固定知识和已有知识的传授,没有创造性可言的认识是错误的。实际上,特别是搞企业管理的,很多理论是可以发展和创新的,在教学中反复体会就会有新的发现,我的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就是从教学中来的,就是从“比率”分析不解决或解决不了更多问题的感悟中,突然有一天看到了“quality of earnings”这个词感悟到的。这个词大家都看到了,但是我看到后把它拓展为一个系统化的理论,这就是教学的贡献。

实际上,教学的另一个作用同样不能忽视。这就是科研成果经常把课堂当作第一产出地,在教学中,教师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首先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提意见,看能否走得通,以增老师的信心,因此教学一定可以促进科研,而科研搞得好的教师教学也会保持较高质量,这也是我一直坚持一线教学的原因。如果疏于讲授,远离课堂,对于一名教授和一个研究工作者来讲就丢掉一个很好的实践和研究平台。

搞科研,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记者问到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一五”规划时期,应如何更好的开展科研和科研创新工作时,张新民说,这几年学校的发展目标越来越清晰,在科研要入主流的大目标下,学校做了很多和很细的工作,出台了有利于促进科研工作发展的有力措施,引进了大量有研究潜力的高水平人才,从而使学校的科研成果产出和课题申报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科研处的管理和组织工作也做得很好。

但是,现在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是研究精神。学者为什么而研究?现在我们学校所有的科研管理措施、引进人才和激励机制都是为了把科研搞好,为大家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但是,必须明确的是,这绝不意味着让大家为了奖励去搞科研,科研的产出价值不是奖金,其价值在于理论贡献,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在于填补理论空白等。教师通过科研不仅提高了自身水平,还会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作为学者应该有一种精神追求、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科研中,我们更应该倡导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为了学科发展和个人学术价值实现的使命感。

在对张新民的采访中,从张新民的言谈中,记者感受到了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